聚焦產業鏈供應鏈①:一水兩用 稻田“種”出好“錢”景

【查看原圖】

  稻漁綜合種養投入小、見效快,養殖效益高,成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霍邱縣宋店鄉南北四村的村民在捕撈小龍蝦。 特約攝影 陳力

  “這個基地有4000多畝,預計今年畝均純收益2000元左右”

  ——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從2018年的160萬畝,發展到現在的近400萬畝

  合肥,一座迅速崛起的新興都市。

  初夏,這裡的每一處夜市都彌漫著小龍蝦的辛香。當數不清的食客在燈火和喧鬧中品嘗美食時,滁州市南譙區烏衣鎮銀豐社區村民王勝已帶著一天勞作后的踏實沉沉入睡。

  “每天凌晨4點多就要開始捕撈,7點左右結束,然后開始分揀。 7點多商販就到塘口了。 ”王勝說。 6月2日,他的基地捕撈量是5000多斤,屬於正常水平。去年才開始涉足稻田養蝦的他,一共流轉了500多畝稻田,發展稻田蝦。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滁州市南譙區烏衣鎮養殖小龍蝦的人還不多。 “也就是從2016年起,鎮裡開始扶持發展稻蝦產業,目前已近萬畝。 ”烏衣鎮負責人介紹,連片30畝以上種養基地有52家,其中百畝以上有26家。

  在全省,2018年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為160萬畝。去年底就達到317萬畝,位居全國第三。截至今年4月底,已接近400萬畝。這其中,95%以上為稻蝦綜合種養。稻田養蝦究竟有什麼魔力,讓農戶趨之若鹜?

  眼下,廬江縣的養殖戶們也迎來了繁忙的捕撈季。 5月31日,春生農業科技公司位於廬江縣同大鎮的基地內,稻田邊擺滿剛捕撈上來的小龍蝦。“這個基地有4000多畝,預計今年畝均純效益2000元左右。 ”基地負責人介紹。

  乘坐姜濤的汽車,從春生基地往南行駛20多分鐘,便來到皖濤農業公司的基地。汽車停在一片開闊的水田邊,極目望去,都是養殖著小龍蝦的稻田,一群群潔白的白鷺悠閑地飛來飛去。姜濤是當地人,做服裝生意的他2015年從北京回來搞農業,一開始一稻一麥。但因為圩區積水種麥效益差,然后就從事稻蝦種養結合。 “一季稻一季蝦,效益翻了幾倍。 ”姜濤說。

  效益是指揮棒。省水產總站站長蔣軍介紹,從最近兩年看稻漁綜合種養畝均純收入多在1500元到5000元之間,種養效益保持穩定。 “霍邱縣三流鄉引導1424戶、3322位貧困人口,發展稻田蝦產業1萬多畝,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 ”蔣軍說。

  在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增權看來,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是調整農業結構的有力舉措,也是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的有效路徑。在全省3000多萬畝水稻中,具備稻蝦綜合種養條件的有1000萬畝左右,發展空間巨大。

  但採訪中也有不少養殖戶和基層干部反映,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價格優勢將不再明顯,遇到不好的年份,養殖戶抗風險能力不強,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養殖戶的積極性。疫情沖擊就讓不少農戶意識到了這一點。滁州市南譙區不少養殖戶反映,今年龍蝦價格低於往年,主要是前段時間餐飲行業未營業,導致小龍蝦進入市場時間推遲,產品積壓。 “中小規格的龍蝦今年大約在12塊錢一斤,去年同期則是20元左右。 ”王勝說。

  “稻漁綜合種養是一個大產業,稻漁系統是一個獨特性的生態系統,仍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認識、去研究。 ”楊增權表示,需要加強與大學院所合作,緊緊圍繞稻漁綜合種養前沿和關鍵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要開展稻漁綜合種養不同模式研究,總結提煉提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 “省農業農村廳將稻漁綜合種養納入糧食、漁業綠色攻關模式等重點支持范圍,重點支持示范基地建設、良種繁育、病虫害綠色防控和技術研發推廣。 ”楊增權說。

  種苗是養殖的短板。採訪中一些養殖戶反映,由於缺乏現代化的大型種苗基地,存在春季苗種過剩、秋季苗種嚴重不足的矛盾。蔣軍介紹,我省已經提出,引導支持稻漁綜合種養集中連片區域建立小龍蝦和澳洲淡水龍蝦苗種繁育基地。計劃到2020年建設10個規模500畝以上、良種繁育2000萬尾以上的龍蝦良種生產基地。

  “還是老家的小龍蝦味道好,百吃不厭,而且比外地便宜不少”

  ——“夜經濟”加快復蘇,小龍蝦依然是夏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你們幾個人,要多少小龍蝦。 ”5月29日晚上7點,位於合肥南七街道的大表哥龍蝦館已是高朋滿座,老板姚福健和李滿正忙著招呼客人,而店門口還有不少客人在排隊等待。 “明天是周六,所以今晚出來吃飯的人很多。現在每天要消耗掉400斤左右的小龍蝦,這已接近去年水平了。 ”

  “吃龍蝦、喝啤酒、談生意、交朋友”,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夜經濟”加快復蘇,作為夏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小龍蝦開始在餐桌上活躍起來。 “現在生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7成多了,特別是5月份以來增長了20%,這當中小龍蝦功不可沒。 ”位於合肥蜀山區合作化南路社區的聚豐樓酒店老板劉聖軍說,他們雖然不是一家專業的小龍蝦餐館,但現在小龍蝦消費火熱,所以也將小龍蝦作為主打菜品推出,希望給店裡增添點人氣。 “夏天吃龍蝦喝啤酒,既是一種生活習慣,也是一種社交方式,咱合肥市民好這一口。 ”

  以往,大表哥龍蝦館員工從下午4點就開始做准備工作,要一直忙到凌晨,幾乎全年無休,這也是他們2016年開店以來的生活常態。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打亂了門店的經營節奏,很長時間門店的流水隻能依靠外賣。 “2月底,堂食還沒開放,我們在朋友圈做起了社群營銷,通過老顧客做外賣生意。5月下旬還在餓了麼開了網店,現在外賣業務佔到全天營業額的25%到30%。 ”

  近200公裡以外的明光市濱河社區的瑤海夜市,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小龍蝦夜市區,被吃貨們稱之為“瑤海國際”。在這裡,十三香、蒜蓉、麻辣……總有一款小龍蝦可以滿足吃貨的味蕾。每當夜幕降臨,吃貨們接踵而至。 “還是老家的小龍蝦味道好,百吃不厭,而且比外地便宜不少。 ”竇寶響在亳州一帶從事建筑工作,每次回老家,一定要吃一頓小龍蝦解解饞。

  據了解,今年龍蝦價格前期雖然較往年有所下降,但隨著全社會復工復產的深入推進,目前重量在7錢以上的規格龍蝦價格已經超越往年同期水平。來自合肥周谷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數據顯示,目前,2錢至3錢的小條批發價為每斤7元,7錢以上的大條批發價格每斤 22元。 “去年這個時候,大條的批發價格不超過20元。 ”周谷堆市場內的魏家水產商行老板魏則能說。

  “雖然大路貨價格跌了,但是精品蝦還是價格堅挺不愁賣。我們選的都是7到9錢的大蝦,與去年相比,進貨價格波動不大。”姚福健說,消費者是小龍蝦整個產業的最終端,他們希望吃到大規格、品質好的蝦,那麼餐館就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設計菜品。“我們其實就是路邊小店,老百姓來店裡吃,吃的就是一種生活滋味。隻要店面整潔干淨,食物安全衛生,服務態度好,對小店來說,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

  姚福健說,進入夏季,店裡生意也在漸漸回暖,目前差不多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8成。但他真切感到了疫情給生意帶來的變化。 “消費習慣變了,扎堆的少了,過去下午5點半就開始進入上客高峰期,現在要整整延后一個小時。另外,就是消費者更加理性,過去不願意排隊等的大多選擇打包帶走,現在要麼等要麼就直接走了。 ”他告訴記者,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生意縮水了25%。去年4月份以后,每天晚上11點都會有一波吃夜宵的來消費,今年到5月20日以后,才有零散的食客前來消費。“不過,雖然客人不多,但總算上客人了,生意還是有盼頭的。 ”

  “市面上有小龍蝦蓋飯、小龍蝦水餃等各種菜肴,對深加工產品需求不小”

  ——將龍蝦加工企業納入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支持范圍,打造一批龍蝦加工領軍企業

  當一隻隻個頭飽滿的小龍蝦搭載貨車去往各地市場,爬上餐桌﹔小個頭的龍蝦們正經歷著完全不同的旅程。

  塑料筐一次次被用力顛起、小龍蝦激烈地舞動爪鉗,蘇國強又翻看了幾遍,多年的質檢經驗告訴他,這箱小龍蝦的品質合格。 5月31日下午,在廬江縣同大鎮安徽躍華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一輛貨車停在車間入口,質檢員蘇國強正忙著驗貨。 “這些蝦有6成來自廬江本地,還有一些從湖北運過來。 ”

  轟隆隆……大滾筒不停翻動著,檢驗合格的龍蝦經過篩選機,篩掉摻雜進去的小魚幼蝦。之后,它們將被送上水流奔涌的生產線。沿著水流,記者看到水漸漸從渾濁變得清澈,翻過一道熱氣蒸騰的“坎”,小龍蝦們變“紅”了。“這是高溫高壓蒸煮,你看!現在就可以吃了。 ”躍華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國內銷售總監程維壽麻溜地去掉蝦殼,往嘴裡一扔,“最近不少來談合作的,都是這樣直接試吃,檢查產品質量。 ”

  來到剝殼區,一排排工人相對而立,身著白色的工作服、工作帽,正一絲不苟地剝出蝦仁。用鑷子掰開蝦尾的硬殼、再剔去蝦線。“手法要又輕又准,才能保証蝦仁的完整性。”程維壽介紹說,當天收購的龍蝦必須當天處理完,每天要處理20噸左右,熟練的女工一天能剝出50多斤蝦仁。蝦仁稱量分裝后,將銷往海外各地。

  “被剝下來的龍蝦殼也有大用處!每天都要收集了拉往山東威海去制成蝦殼粉。 ”躍華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 漢說 ,2015年,他們與其他水產加工企業在威海開了家合資企業。 “蝦殼烘干后制成蝦粉,可以用作飼料添加劑。一方面解決了蝦殼的處理問題,另一方面也延伸了小龍蝦的產業鏈。 ”

  疫情之下,加工企業受到的影響不小。 “往年,我們4月中旬就開工了,持續3個多月。今年5月8日才開工,預計6月底就要結束今年的龍蝦季。 ”高漢告訴記者,自1995年建廠以來,今年的形勢不容樂觀。 “這幾年海外市場本身就不好做,尤其今年,所以,我們也在積極挖掘國內市場。 ”

  “消費者愛吃小龍蝦,市面上還有小龍蝦蓋飯、小龍蝦水餃等各種菜肴,對深加工產品需求不小。所以,我們重點對接餐飲企業,現在已有四家合作商。 ”高漢說,5月底,大娘水餃餐飲公司來生產線考察,一次性要了10噸的貨,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龍蝦季才剛剛開始,今年的銷售情況還不好判斷。但從業多年,我們的產品品質是有目共睹的,最近也接二連三有人過來考察合作。我有信心能挺過難關。 ”高漢說。

  深加工后的凍龍蝦仁可以供給餐飲企業作為食材,近幾年,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即食小龍蝦也頗受市場歡迎。在明光市,永言水產有限公司去年新開了一條小龍蝦加工線。總經理錢長建說:“在深加工方面,原先凍龍蝦仁出口加工是主營項目,隨著國外市場形勢向下,2019年,我們決心轉戰國內市場,開始研發速凍小龍蝦加工,開發出麻辣、十三香、蒜蓉等口味的小龍蝦,並投入1000萬元改造了加工線。 ”

  5月20日,加工線有條不紊地開始運作。“去年5月初就投產了,今年受疫情影響,龍蝦季推遲了,早期的龍蝦收購價格又偏高,因此推遲了開工時間。 ”6月2日,錢長建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加工小龍蝦6噸左右,開始滿負荷加工。疫情主要對生產成本和數量有影響,但基本不會影響到銷量。 “我們在線上有6家店鋪,線下也有很多合作的經銷商。前幾天,北京的客戶剛剛過來簽了一筆訂單。 ”

  小龍蝦,從一產起步,逐步向二、三產業延伸。目前,我省小龍蝦規模加工企業有15家。楊增權說:“我省小龍蝦在加工產業方面還比較滯后,市場體系建設不健全,冷鏈物流配送發展緩慢,致使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我們將龍蝦加工企業納入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支持范圍,加大對龍蝦加工企業的培育,力爭打造一批龍蝦加工領軍企業。企業也應加強區域性市場建設,發展冷鏈物流,讓安徽龍蝦走得更遠,競爭力更強。 ”

來源:安徽日報  2020年06月05日08:08
分享到:
(責編:馬玲玲、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