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路的慢行系統。
紅星路的慢行道上,一位市民騎車經過。
“市中心的主干道存在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混行的情況,十分不便。”近日,有市民反映,城區徽州大道慢行系統不夠完善。記者調查獲悉,2017年3月下旬,合肥市啟動了市區慢行系統完善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目前,計劃實施的項目已完成一半﹔剩余66個項目將年內完工。
反映
徽州大道有一段無獨立非機動車道
近日,市民馬先生反映,主干道徽州大道有一段路兩側都沒設立非機動車道,騎車經過非常不方便。該市民反映的路段是徽州大道(長江中路~環城南路),“每次騎車路過都不好走,尤其是早晚高峰的時候,一條車道上又是私家車、又是公交車,還有電動車和自行車,都擠在一塊。”
4月27日下午,記者騎了一輛共享單車從蕪湖路右轉彎,由南向北上了徽州大道。穿過環城南路向前之后,記者看到徽州大道東、西半幅路面,的確沒有設置獨立的非機動車道,東西半幅路面靠邊的一條車道上,存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行的情況,而且還沒有隔離設施。
快到徽州大道與廬江路交口時,紅燈亮起。和記者一樣,騎車的人就和機動車混在一起。馬先生表示,“高峰期的時候,非機動車有時候沒辦法隻好騎到快車道,這樣看起來很危險。”馬先生建議,相關部門能夠對這段徽州大道的慢行系統進行適當改造,比如設置一些隔離護欄。
答復
片區交通組織研究后
再進行慢性系統改造
對於這段徽州大道沒有非機動車道的情況,廬陽區住建局給予了回應。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徽州大道(長江中路~環城南路)交通流量較大,現狀為雙向8車道,同時兩側設置公交專用線。“如果設置慢行護欄隔離,兩側各需要佔用1個車道,導致車行道數量減少,將會產生新一輪交通擁堵點。”
因此,經現場調研決定,這段道路先暫不進行慢行系統的施工,待片區交通組織研究后,再行實施。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廬陽區正在組織第三方對老城區5.2平方公裡交通組織進行研究,屆時將把徽州大道慢行系統列入其中一並考慮。今后,騎車的市民路過這裡會更好走。
做法
三年內計劃完善133條道路慢行系統
針對市區存在大量道路沒有獨立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不連續、機動車違章佔用慢行空間等問題,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謀劃改善慢行系統出行環境。2017年2月,在對道路慢行系統實地勘查的基礎上,該局完成了《合肥市慢行系統完善工程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當年3月,該《方案》正式對外發布實施。《方案》明確,計劃在三年內通過逐步改善步行空間、步行環境、騎行空間、非機動車停車等方面,打造與居民近距離通勤出行相適應、與公共交通設施無縫銜接、與公共開放空間連續貫通的慢行系統。
該局還組織各區及市政部門,對市區慢行系統完善工程涉及的道路進行了認真梳理、通過對每條道路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設時序、改造內容等方面系統地梳理審核,制定了年度建設計劃。2017~2019年共計劃實施133條道路,約208.5公裡的慢行系統完善工程建設。
探索
5個試驗段工程有的挺好“走”
在慢行系統完善工程開始之初,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選定了老城區的5條道路作為試驗段先期開工實施,以期從試驗段的實施效果中摸索經驗、完善不足,為后續工程的實施提供借鑒。
作為試驗段的5條道路於2017年5月份施工完成,分別為廬陽區的紅星路(金寨路~無為路)、廬江路(金寨路~無為路)、龔灣路(長江中路~環城西路)、人民巷(安慶路~廬江路),以及蜀山區的霍山路(西一環~長江西路)。
這些慢行系統已完工的地方,好走嗎?4月27日下午,記者騎車體驗了紅星路。從紅星路與無為路交口,沿著紅星路一路向西,這條支路南北兩側都設置了隔離護欄,機動車道和騎行互不干擾,一直到紅星路與徽州大道交口騎車都相對輕鬆。
記者發現,紅星路(徽州大道~金寨路)只是在紅星路的南側設置了隔離欄,北側是城泊停車位。在這個路段,非機動車從西向東較為通暢,而要想從東向西的話,要和機動車混行於單行道,遇上機動車進出停車泊位,很容易被堵上。
效果
路況總體有好轉但還存在一些不足
當時,為了檢驗先期實施的5條試驗段道路慢行系統完善施工后的使用效果,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組織廬陽區政府、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等相關部門,對現場進行了實地踏勘,並對使用的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研究。
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來講,通過完善慢行系統后,道路路況有了明顯好轉,亂停車現象得到改善,保証了非機動車的路權,騎行更加安全、舒適,避免了人車混行的混亂無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隔離設施規格、設置位置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在后續的道路慢行系統完善工程方案設計時進行改進,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為進一步對道路慢行系統的設計進行引導與規范,該局還組織編制完成了《合肥市慢行系統隔離設計導則》。在總結慢行完善工程隔離設施的實施情況以及借鑒外地先進做法的基礎上,總結梳理慢行隔離設施的種類、式樣、規格等技術標准,為下一步建設提供了指導意見。
3年來已完善67條道路慢行系統
進展
包含上述探索實施的5條道路在內,如今,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這些計劃中要實施的項目完成情況如何呢?對此,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人士透露,截至目前,慢行系統完善工程已完成道路67條,共計115.2公裡。
記者梳理發現,已經完工的項目覆蓋了整個市區,當中有主干道和次干道,也有不少城市支路。其中,最長的兩段分別是一環路(屯溪路橋~北一環與阜陽路交口)長達10公裡、濱湖新區境內的包河大道6.5公裡﹔瑤海區的淝光路(明光路~淝濱路)僅170米。
多重困難和因素影響整體施工進度
分析
“三年行動計劃”時間已過,項目目前完成了一半,實施道路的公裡數完成了55%。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影響了項目的施工建設呢?對此,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項目在推進的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影響進度的因素。
一方面,需要與綠化、供電、交警等多部門進行協調對接。比如部分項目涉及的管線多,情況復雜,遷移工作量大,難度高,因此需要的時間就相對較長,比如廬陽區的颍上路、義井路。部分項目方案為了完善慢行空間,需要取消路邊停車位,施工期間還可能影響周邊商戶的經營、居民進出等。為此,需要與沿線居民與商戶多次溝通協調,溝通協調難度較大。
另外,在建設時序的安排方面,也需要通盤考慮。相關負責人表示,慢行系統完善工程需要與其他建設項目施工時序進行充分的對接。“為確保不重復施工,必須與其他建設項目進行協調,合理安排。”比如,瑤海區的濱河路與合肥市城鄉建設局排管辦的初期雨水調蓄項目工序就存在一定的沖突,肥東路與排水管網完善項目也存在一定的工序沖突。考慮到施工期間對城市交通影響,同一片區的項目不宜同時開工。比如,瑤海區的大通路、來安路等。
計劃
66條道路慢行完善工程計劃年內完工
“目前,慢行系統完善的三年計劃項目,還剩余66條道路,共93.3公裡。”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實施的項目在3月中下旬左右才開始進場施工,比原計劃推遲約1個半月。
今年具體有哪些項目要實施呢?記者也進行了梳理。其中,在瑤海區,今年要實施鳳陽東路(東一環~東二環)、新蚌埠路(北一環~臨泉東路)等10多個項目﹔在廬陽區,今年要實施,洪河路、義井路、颍上路等20多個項目。
在包河區要實施南京路、徽州大道、華山路、中山路、祁門路等10多個項目﹔在蜀山區,要實施貴池路等項目。此外,經開區要實施始信路、蓮花路等項目﹔高新區要實施彩虹路等項目。
下一步,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緊密跟蹤慢行系統項目的進展情況,第一時間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難點、重點問題,不定期召開項目調度會,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研究解決,確保這些項目在今年年內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