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善厚镇:“一束光”情暖“三姐弟”

2025年8月10日,周末,在马鞍山市和县县城某一出租房里,“姐妹花”王某婷、王某丽正坐在床上默背英语单词,身高一米八五的弟弟王某善躬身伏在一张简陋的方桌上演算数学题,屋外陪读的奶奶轻手轻脚地在打扫卫生。整个房间静悄悄的,氤氲着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
初次探访——小屋迎来“一束光”
上午九时左右,租房里走来几位不速之客,她们面目亲和,笑容可掬,只是穿着与众不同,一色的大红志愿服,左胸上印有“一束光公益”黄色字样。刚进门,其中的一位女士亲切地自我介绍:“我叫刘琴,今天是代表‘一束光’公益协会来看望你们姐弟三人。我们是通过网民提供的帮扶线索了解到你们的境况的。”与刘琴同行的还有“安徽好人”赵显生,和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田力等“一束光”公益协会会员。
据悉,和县“一束光”公益协会成立于2020年12月12日,发起人为和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中国好人”刘琴。协会秉承助学、帮困的理念,关注困难家庭学生、留守儿童以及需要帮助的人。截至2025年,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76人,党员76名。2024年,在第七届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上,和县“一束光”公益项目荣获金奖。
随后,刘琴逐个温言细语询问姐弟三人在校学习情况。当她看到弟弟王某善几乎是蜷缩着高挑的身材伏在那张低矮的方桌上做题时心疼不已。“桌子太矮了,长期下去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的。”“三个孙子读高中,一年费用十几万,就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我身体不好,媳妇很孝顺,怕我支撑不住,丢弃工作来帮助我。经济负担太重,将就一点算了,三个孙子很懂事,生活上向来不挑剔。”陪读的奶奶一边拭泪一边与刘琴对话。
逆境不懈——艰难求学“三姐弟”
在与姐弟三奶奶、妈妈的攀谈中,志愿者们大致了解了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王某婷,家住和县善厚镇万元村张府村民组,现就读和县第一中学高三,其妹王某丽就读和县第一中学高二,弟弟王某善就读马鞍山双语学校,其中,王某丽和王某善是双胞胎。2016年,王某婷爷爷罹患肺癌去世,2021年,奶奶患卵巢癌手术后身体羸弱,常年靠服用“靶向药”维持生命。因给爷爷、奶奶治病,家里花光所有积蓄。为培养三个孩子读书,王某婷父母卖掉集镇上的商品房,全家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一人打工。即使病根未除,王某婷奶奶依然坚持在和县陪读两个孙女。
每到周末,弟弟王某善会从双语学校赶到和县看看奶奶,并与两个姐姐交流学习情况。奶奶一直觉得愧对孙子。“两个孙女在我眼皮下,能照顾到,孙子一人在外我放心不下,可是我分身无术啊!”每每奶奶念叨这事,孙子总是宽慰道:“奶奶,没事,你把自己和两个姐姐照顾好就行。”让父母和奶奶感到欣慰的是,三个孩子生活上不讲究,学习上很用功。当年中考,王某婷考了708分,在善厚中学150名考生中,她排名第三。
看望中,“一束光”志愿者们不仅与三个孩子谈心勉励他们,同时还分别与陪读的奶奶和王某婷的母亲进行交谈。“这个家庭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孩子励志、媳妇孝道、老人坚强。虽然身处逆境,但工作、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全家人一言一行沉入细节、浸润人心。”刘琴感慨道。临别前,三位志愿者代表“一束光”公益协会,向王某婷姐弟三人每人送上500元助学金,并表示将持续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在回来的路上,刘琴始终有一种助困“情未了、意难平”的感觉,她的眼前时时浮现“身高一米八五的弟弟王某善躬身伏在一张简陋的方桌上演算数学题目”的情景。她情不自禁地把当天探访慰问的所见所闻发在朋友圈里。
关爱延续——聚微成炬“涌暖流”
朋友圈发出不久,安徽银禾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友元主动联系刘琴,表示可以在生活设施和学习条件上帮助王某婷姐弟三。与此同时,和县历阳一小校长朱可燕也给刘琴发来微信,表达捐赠课桌的愿望。8月11日下午,在刘琴的陪同下,童友元冒雨来到王某婷的租屋,并随身带来一把量尺。在仔细测量租屋里里外外后,又用量尺量了课桌和床铺的尺寸,唏嘘道:“两个女娃这么大了,这张小床怎么睡呀。”并承诺,回去后立即安排木工师傅定制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课桌和一个书柜。看着忙前忙后的童友元,王某婷的奶奶小声问刘琴:“他是木匠吗?”刘琴贴着老人的耳根:“他是公司的总经理。”老人听了顿时泪眼婆娑。
更令刘琴和王某婷全家感动的是,8月14日上午,马鞍山市人大代表、安徽金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权扬专程从郑蒲港赶来,为姐弟三捐赠助学金15000元。得知王某婷明年就要参加高考,金权扬以父辈的口气鼓励道:“好好读书,明年高考时我一定来看你,我相信,以后你们的前程都会很好。”
一句良言暖三冬,一份关怀传递爱。爱的种子一旦落下,定能盛开璀璨的花朵芬芳人间。一位网民在刘琴发的朋友圈下面留言:身处逆境不自哀,“一束光”照情满怀。聚微成炬映初心,洒向人间都是爱!(王智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