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企业动态

安徽建工:以“智慧基因”赋能高速体验 书写转型新篇

2025年08月12日10:35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7月10日,由安徽建工集团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徐淮阜高速公路宿淮段正式通车。该路段不仅提前10个月实现通车,让皖苏之间的通行更加便捷,融入其中的“智慧基因”更让高速公路运营迈向新阶段,从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到智能便捷的服务升级,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现代交通的创新活力,为司乘人员带来安全、高效、舒适的全新高速体验。

从“数据孤岛”到“智慧中枢”:一屏统揽全域运营

“以往养护、收费、应急等部门各管一摊,数据难以流通,遇到突发情况时经常手忙脚乱。”在徐淮阜高速智慧运营中心内,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人员端建军指着实时刷新的大屏介绍,如今这一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已得到彻底解决。

项目建设初期,集团便以“顶层设计引领、技术创新突破、场景落地应用”为主线,构建全周期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体系,着力打破传统高速公路各系统间的壁垒。通过搭建“路段协同平台”,将收费数据、设备状态、气象信息、应急资源等多类业务数据实现“一网汇聚”,构建起“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决策支持-共享利用”的完整链条,让每一项决策都有坚实的数据支撑,每一项服务都能精准触达司乘人员需求。

“数据不再是零散的数字,而是会‘说话’的决策依据。”运营负责人杨军举例道,系统通过对车流数据的精准分析,能够提前预判早高峰时段,进而及时增开收费车道,使通行效率提升40%。这种“一屏观全局、数据驱动决策”的模式,推动高速公路运营从传统的“经验判断”全面转向“精准调控”。

徐淮阜高速数智管理平台。

徐淮阜高速数智管理平台。

从“人工巡检”到“智能值守”:数智筑牢安全防线

通车以来,“空中巡查员”已成为徐淮阜高速运营管控的亮眼名片。搭载AI识别算法的无人机,每天按照固定航线巡航,对违法停车、路面抛洒物等安全隐患的识别准确率可高达95%,发现异常后10秒内即可将定位信息传送至指挥中心。“过去人工巡检完72公里路段需要4小时,现在无人机1小时就能实现全覆盖,即便在夜间也能正常作业。”应急管理部张康康介绍道。

地面上,各类智能设备同样各司其职、忙碌不停。服务区的清扫机器人能够自主规划路径,灵活避开行人和车辆;隧道内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照明、通风设备状态,预测性维护模型可提前72小时预警故障风险,将“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保养”。在调度中心,运营决策可视化系统整合车流、设备、应急资源等数据,一旦发生事故,系统会自动生成最优救援路线,联动就近收费站、养护点快速响应,使应急处置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

徐淮阜高速公路无人机管控系统。

徐淮阜高速公路无人机管控系统。

从“交通通道”到“创新标杆”:科技照亮转型之路

2024年以来,徐淮阜高速宿淮段项目先后揽获国家级科学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形成15项省部级工法以及4项专利成果,BIM技术应用覆盖设计、施工全流程,为工期提前10个月完成提供了强大助力,生动彰显了集团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这些丰硕的科技成果不仅服务于徐淮阜高速的高效运营,更成为集团“投建运”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技术储备。

徐淮阜高速智慧云收费模式。

徐淮阜高速智慧云收费模式。

徐淮阜高速的通车不仅标志着工程建设的圆满收官,更开启了集团在智慧交通领域探索的崭新征程。它以实践充分验证了“投建运”一体化模式的强大生命力,让人们清晰看到了智慧交通的未来图景,既让每一段旅程都更加高效、更加温暖,更为安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加速构建注入了澎湃动能。(文轩)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