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山下有“管家”

炽热当空,热浪灼人。午后的一场暴雨,给三公山脚下的昆山镇双河村平添了几许清凉。
昆山镇双河村,地处安徽省无为市西南边陲,与枞阳县和庐江县交界。这个曾经被称为“尾巴村”的小村庄,如今一改“老少边穷”的窘境,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驱车从无为市区出发,约一个小时车程,就能抵达昆山镇。循着乡道再往里走,拐上几道弯,看见一尊牌坊,便是双河村。
“离城区虽然较远,但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天好的话,可以起早爬三公山。”在竹溪里民宿见到王文燕时,她正在微信上与客户联系沟通,确认需求,做好接待准备。
出生于1993年的王文燕,毕业后一直从事幼儿教育,不论是在外上学,还是后来参加工作,一直关心、牵挂着家乡的变化。
三公山上眺望远方,景色一览无余。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2023年,心系家乡的她选择辞去幼师工作,毅然回到双河村,翻开新的人生篇章,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民宿,因竹山环绕、溪水淙淙,故而取名为“竹溪里”。
“民宿管家在别人眼中可能是‘诗和远方’,但实际却是千头万绪。”王文燕感慨,自己主要负责前台和接待,但忙起来的时候,就会身兼数职,有时候还要兼职司机,多重身份叠加在一起,要求高,有挑战。
好在王文燕适应能力强,通过将近一年来的历练,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的她,打理起民宿,得心应手。
“虽然学的是学前教育,但民宿和学前教育也有相通的地方。”王文燕说,首先就是耐心,其次就是细心,做好这两点,住进民宿的游客就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旅居体验。
在村里,成为一名民宿管家,并不是王文燕的一时兴起,而是家乡这些年变化潜移默化的结果。
王文燕介绍说,嫁过来这么多年,也见证了村里一年一个样的改变。比如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有了游客接待中心,尤其到了每年春季,前来登山赏花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看着乡村越来越起范儿,回家创业的念头,也在王文燕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2024年10月,王文燕和丈夫开始接手竹溪里民宿,“起初很多事情似懂非懂,也是一步一步学。”王文燕说,有一点她坚信,就是一定把游客当家人一样对待。
走进竹溪里民宿,门前小院可休憩闲聊,前台对面就是餐厅,穿过去,便是上下两层的四合院,干净敞亮,独特的天井式设计,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的场所,还能不出民宿就能仰望星空。
日出三公山。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自打掌管民宿以来,王文燕几乎天天都泡在村里。她告诉记者,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前来落宿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有本地的,有合肥的,也有来自南京、上海的,不论来自哪里,大家都是冲着三公山来。
三公山位于无为、庐江、纵阳三县交界处,海拔676.6米的主峰就在昆山镇境内,北宋著名诗人杨杰曾在此留下“白云锁断三山峰”的诗句。
“别看山不高,但登上山顶,风光无限,一览无余。”王文燕比划道,不仅能眺望长江,还能看日出日落,观云卷云舒。
眼下,昆山镇正着力探索农文旅融合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立足三公山、九卿山、竹丝湖、石婆洼等自然资源,全力推进“山湖一体”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双河村就规划在内。
“刚接了一个50人的旅游团,下周入住,又得忙上好几天。”如今,昆山镇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为王文燕的“人生舞台”孕育了更多可能。
眼瞅着民宿有了起色,王文燕更有干劲了,她说,“算小账,也要算大账,过去村民们吃了苦,现在也该享上福了,回来,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变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