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庐阳 这里看见了未来

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5月18日,在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聚变堆园区内,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火热开展。来自省内外三万余名游客在此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尽享科学探索乐趣。
活动现场。刘李冬摄
“太阳能板经阳光照射后,会给线圈提供电能,线圈产生的磁场与周围永磁体共同作用带动装置旋转做功,在悬浮状态下就能将转子摩擦产生的损耗大幅降低。”在聚变堆园区原力谱能超导实验室互动实验区,太阳能电磁悬浮、超导电磁悬浮等精彩实验轮番上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工作人员通过科普实验,为公众阐释超导技术的科学原理。
当天,聚变堆园区开放了聚变创新展览馆、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平台,举办多场专题科普报告,并设置多个科普互动实验区域。公众既可一睹“国之重器”风采,又能参与各类互动式科学体验。在庐阳“向新力”科技创新展区,8家辖区企业带来了无人机、AI可编程仿生机械狗、人工智能车等展品,并开展“空气炮”“低温秀场”等科学实验秀,激发公众探索科学的热情。
活动现场。刘李冬摄
“每年5月的一个周末,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都会‘开门迎客’,向公众开放高端科研设施,开展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形式丰富多样的‘硬核’科普活动,一线科技工作者也会与公众面对面互动交流。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向公众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现场。刘李冬摄
本次活动所在的三十岗乡,生态环境优良,大科学装置集聚于此,兼具科研与生态双重优势。该乡主动捕捉科技成果转化机遇,通过对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引进“科辐粳9号”精品水稻品种等科技成果,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走上“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同时,依托大隐原乡科普基地、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等资源,创新推出科技创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农耕体验、深空艺术等多种主题科普研学线路。
活动现场。刘李冬摄
作为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主要承载地,庐阳区集聚了以BEST、CRAFT等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国之重器”,汇聚多个高能级科研院所,形成“塔尖”科技力量。近年来,庐阳区在全力服务保障“国之重器”的同时,依托丰富科技资源禀赋,结合区域优势,持续探索“农、科、文、旅、商”多维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全域科普研学游高质量发展。目前,庐阳区共有省市级研学旅游、科技旅游示范基地13个,为群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体验。(刘李冬 王宇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