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 | 合肥“飞架”百条“空中高速”

“您的无人机外卖已送达取货点,请您及时到取货点取货……”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声,5月14日临近中午,合肥市包河区中国视界产业园,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它带来一份来自3公里外商场的外卖。喝一口,咖啡依然冰爽。
“2个月前,这条无人机外卖航线开通。它也是我们合肥无人机常态化运行的第80条航线,现在航线又增加了。”合肥送吧飞合低空物流有限公司(迅蚁科技子公司)副总经理苏瑞霞介绍,自2024年2月落户,一年多时间,他们的无人机已在这座城市上空开辟出近百条航线。
合肥送吧飞合低空物流有限公司配送无人机正在降落。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其实,迅蚁科技的无人机最初“飞抵”合肥上空,并非为送外卖而来,而是奔波于合肥市的诸多医疗机构间,为生命抢出“空中高速”。
2024年2月,迅蚁科技将全国运营中心落地合肥市包河区。次月,合肥首条血液航线启动,并同时开通6条无人机航线,应用于急救用血、急救用药、样本检验、物资转运等日常诊疗工作。
“无人机飞行高度约100米,飞行速度约是1分钟一公里。”苏瑞霞介绍,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无人机可以将原本几十分钟的路程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以最短时间保障医院的紧急物资供应。
去年7月的一个凌晨,合肥某医院内,一名产妇手术中大出血急需大量血液。短短2个小时,无人机完成8趟往返,累计完成飞行约170公里,配送抢救和治疗用血超10000毫升。“平均每趟约13分钟送达,为产妇成功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位于合肥中心血站的无人机准备降落。人民网 陶伟摄
得益“低空生命线”的“串联”,去年4月中旬,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湖春天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开通试运行。同年9月包河区全区12家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检测标本全部通过无人机进行配送。
“自航线启动以来,我们的医疗航线从原来的每天飞行2、3架次到现在每天超100架次,累计开辟航线近百条,建成无人机物流起降点近40个,常态化运行飞行累计上万架次。” 苏瑞霞如是说道。
在近百条“空中高速”加持下,服务的医院能更快获取急需医疗物资、诸多景点的游客可以随时随地点到外卖,巢湖中间峔山岛的居民也能更快、更便捷拿到邮件与包裹。
无人机畅飞其道,护航它们的是一群坐在电脑屏幕前的“空管”。
“每人最多可同时监控8架分布全国不同城市的无人机。”在合肥送吧飞合低空物流有限公司全国运行监控中心,23岁的张育鑫是一名分布式驾驶员。他坐在工位上,紧盯电脑屏幕显示的无人机飞行监控界面。
相较于传统无人机飞手的“一人负责一机”,分布式驾驶员通过更明确的分工,有效提升飞行的效率和安全。它将飞行过程标准化、流程化,每位分布式驾驶员负责无人机飞行的部分流程,比如飞机的实时监控、异常处理、设备的维修管理以及极端天气下前往现场保障备降等。
据悉,在该监控中心,像张育鑫这样的分布式驾驶员监控着全国30多个城市上空的无人机,确保所有“空中高速”有条不紊地安全、高效运行。
(唐维红、张磊、陶伟、陶涛、苗子健、陈曦)
点击进入专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