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博望区的网红村,凭啥圈粉?

豁然生动的新气象,向来孕育于锐意变革的勇气之中。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发展新图景。
来看一组数字,马鞍山博望区安那达旅游度假区“五一”期间,整体总营收61.6万元,游客量1.55万人次。
自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来,博望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奏响全域环境整治、风貌提升“交响曲”,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市场在观望,人民很关心,时代要答卷。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活力,势在必行。
这项工作中,博望区有哪些特色村庄?有哪些特色举措?未来又会如何去做呢?
“茶马古道”里的发展模式
如果说博望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大写意”般的酣畅淋漓,那么博望区上下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的干事创业氛围,则不断赋予它“工笔画”般的细致入微。
在工作重点上
博望区持续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聚焦精品示范村与省级中心村两大重点板块精准发力。
在远景规划上
博望区制定《关于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打造南京都市圈城市后花园的实施意见》,结合“520美丽公路”创建,科学布局精品村建设,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精品示范村7个。
在博望镇红阳村马场自然村,安那达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其中马驰驰成长乐园、飞马营地、集时行乐街区三个业态已经在这个“五一”假期开门迎客。
走过环山公路,来到横山脚下的度假区,这里的一处处山谷露营地是假期里名副其实的“顶流”。除了依托地形设置帐篷以外,还配备了音乐区、烧烤区、儿童乐园,夜晚可仰望星空,清晨能聆听鸟鸣,是周边城市人“逃离喧嚣”的首选地。
安那达旅游度假区 资料图
红阳村背山靠水,自然风光美如画。村里原有悠久的马场传说和茶叶种植历史,此次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度假区建设,推动茶、马、旅融合发展,打造出了一条真正的“茶马古道”。
度假区项目以马场为核心,结合本地茶文化,规划出龙马精神、天马行空、追月逐日、横刀立马、心灵骑行五大片区,串联起乡野集市、船坞民宿、茶园骑行、采茶制茶等体验项目,形成了可持续运行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度假区总规划面积约2720亩,是一个集生态旅游、主题体验、教育科普、康养避暑、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康养度假胜地。”红阳村党支部书记邰能康介绍道。
红阳村只是一个缩影。博望区通过差异化发展策略,各精品村相互映衬、优势互补、连点成线、聚线成面,逐步构建起“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景、全域大花园”格局,为和美乡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彩虹路”上的美好生活
布局的维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
博望区立足区域整体发展布局,对现有的4个精品村开展系统性规划,综合分析各村的区域优势、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依据不同特色定位发展方向。
以山宁村为例,该村做强做优农业基础产业,做美做精加工产业,深化“山水兴望”系列农副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做旺乡村旅游业,打造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近郊多产融合生态样板村。
环境整治升级
走进初夏的博望镇山宁村江西湾中心村,百亩小麦如绿色的油画铺展,田埂上村民栽植的鲜花正值盛放,空气中弥漫着鲜香与清甜的气息。沿着新修的“彩虹路”走,红、黄、蓝三色路面在青山绿野间交织,如彩带般穿梭于村舍之间。
这里被评为2023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从脏乱差变高颜值,江西湾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共完成全村168户居民改水改厕,新建村村通道路及拓宽3600米,铺设生态污水管网4600余米……“宅基地改建停车场,垃圾场改成篮球场,污水塘变身村民大舞台!”山宁村党支部书记吴彪自豪地一一介绍。
博望镇山宁村 资料图
生态旅游赋能
环境好了,人气自然来了。江西湾村在打造和美乡村的同时,还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以“田园山色·秘境山宁”为主题,建设草地音乐公园、浆果渔趣生态庄园、草塘山野休闲露营地等村落景区项目,构建以农造景、以景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模式。
“打造更加生态、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吴彪说,人居环境整治为村民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助力乡村振兴增加了一个有效途径。2024年,山宁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43.84万元。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博望区越来越多的“山宁村”不断走向富美。
草莓园里的“采摘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唯有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聚焦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建设运营,正是博望区这项工作的亮点。
来看看新河村的故事。“草地搭帐篷,池塘捉鱼虾,田地采蔬菜,共吃大锅饭。”如今,走进新市镇新河村的伴山生态文化乐园,一次农家乐体验便能洗净城市生活的一身疲劳。
“新河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共养、草莓种植等产业,一次性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让游客能充分体验田园生活、农村乐趣。”村委工作人员徐劲介绍,由村党支部带头创办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打造农文旅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
新市镇新河村 资料图
农家乐只是新河村的富民项目之一,2019年新河村以村的名义流转洪塘自然村水田及旱地计100余亩,由村委会将土地整平后,建设大棚发包给草莓种植户。目前村内草莓种植户有6户,总体种植面积100余亩,每亩收入2万元左右。
眼下草莓采摘期刚过,徐劲笑着说,旺季时草莓园还会聘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村民帮忙拔草、施肥、采摘,每年用工支出近10万元,不仅帮助了群众增收,也切实实现草莓园增效。
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多元价值。新河村通过实施产业增效行动,推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织就“共富网”,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红阳村的美丽公路串联起绿水青山,茶叶与马场交织成“茶马经济”;新河村百亩草莓基地造就甜蜜产业,共享菜园、露营基地、全域农家乐串联起吃住游行;山宁村正以特色产业为笔、自然资源为墨,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展望未来,博望区将以创新为笔、山水为纸,书写着农文旅融合的时代答卷,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