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安徽向前丨阜阳太和:一根发丝“俏”动全球

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
2025年05月06日09:4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全国发制品四大基地之一、发制品规上企业年产值超2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马集镇,小小发丝迸发出强大能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马集镇现代化发制品产业园产品展示。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马集镇现代化发制品产业园产品展示。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发制品是以人发或特种化纤丝为原材料,经漂染、梳理等流程加工而成的假发制品,因其单位价值较高,有“黑色黄金”之称。

马集镇发制品产业的发展可追溯至清末,民国时开始兴盛。上世纪60年代,很多马集人开始走南闯北收购毛发,一副尺、一杆秤,一把剪刀、一面镜子是许多马集收发人的标配。收头发、制头发、卖头发成为许多当地人养家糊口的营生。

为了深入发掘这一传统“黑金矿产”,2006年,在太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马集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着手打造现代化发制品产业园,发制品产业开始由家庭作坊迈向产业集群发展。

“以往我们的发制品产业以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较低。”马集镇党委书记刘飞介绍,打造现代化发制品产业园就是为了让发制品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品展示。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品展示。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走进马集镇现代化发制品产业园内的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在机器的配合下手挽针挑,不一会儿,假发材料就变成了一顶顶时髦的假发产品。

“以前我们是家庭小作坊,主要以提供发制品原材料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云鹏说,后来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加大研发投入,开始走高端化的路子,有了自己的品牌,如今年产值已接近1亿元。

“我们的产品种类丰富、款式多样,在非洲等地非常受欢迎。”李云鹏介绍,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高薪引进人才,解决了技术、设备等诸多难题,提升了假发产品的自然度与耐用性,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厂区引入先进智能化生产设备,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相比以往粗放的加工模式,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李云鹏说。

在太和县马集镇,像李云鹏这样从家庭小作坊迈向高端制造的发制品企业家不胜枚举。当地假发行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目前马集镇有近2万人从事毛发行业,带动周边乡镇近6万人就业。2024年,马集镇55家发制品规上企业产值达21.42亿元,税收达1.27亿元,产品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达1.2亿美元。

“目前产业园内的大小企业,都围绕‘创新’二字下功夫。我们发制品的款式越来越新颖,拥有国内外知名品牌近30个。‘顶上’时尚正从我们这个小乡村走向全球。”刘飞介绍,未来马集镇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以时尚发艺为产业特色,以智能制造为技术主导,以私人定制为服务支撑,打造国内更具影响力的发制品产业集群。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