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首创大学生“带岗主播”,助4300名毕业生奔向职场

当00后大学生化身带岗主播,用青春话语为同龄人推荐岗位;当直播间成为企业与求职者“双向奔赴”的新平台——在蚌埠,一场以数字化赋能就业的创新实践正在上演。通过全省首创的“大学生直播送岗”模式,蚌埠市已累计开展线上直播招聘225场,提供岗位超2万个,帮助2800多名青年学子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出一条充满活力的新赛道。
青春主播“上线”:同龄人对话激活就业新势能
“应届毕业生们看过来!这个岗位不仅为大家提供五险一金福利,还搭建了清晰透明的晋升通道,与咱们工商管理专业同学的职业发展规划高度适配!”在安徽科技学院校招活动现场,蚌埠工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刘星雨正通过镜头热情洋溢地向屏幕另一端的观众推荐岗位。作为校企合作“高校学生直播送岗百日实践计划”项目的学生主播,刘星雨在本场校招专场累计带岗1560个,成功帮助71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大学生“直播带岗”。
这种由学生担任主播的“直播带岗”模式,正是蚌埠在省内首创的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创新之举。1月份以来,人社部门联合高校启动“高校学生直播送岗百日实践计划”,通过系统培训让418名大学生参与进来。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淬炼,38名参与实训的优秀学员已成长为既懂专业又懂传播的“就业红娘”。他们用当代大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拆解岗位条件,对接毕业生需求,在抖音等平台架起云端就业桥梁。
“学生主播更懂年轻人的求职‘痛点’,沟通效率比传统校招提升不少。”安徽科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孔令超表示。数据显示,“高校学生直播送岗百日实践计划”项目开展以来,线上平台累计收到简历4796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877个。
“我只是在刷抖音时无意间刷到了直播,因为正好在找工作,就点进去看了看。”安徽科技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应届生程翊桓近日就通过直播间的互动成功获得丰原发酵中心的面试机会。“这种直播招聘的方式非常高效,让我对岗位有了直观了解。”程翊桓说。
校企协同育人:为他人“送岗”,为自己“探路”
“云端”搭台、“指尖”选岗,数字化就业服务正为青春梦想插上翅膀。
在用好就业服务新形式的同时,蚌埠更注重将这样的形式继续优化提升——打造“直播带岗”作为产教融合的实践课堂。蚌埠工商学院创新开设《直播带岗》校企共建课程,采用“企业HR+高校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将真实商业案例融入课堂。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人力资源、传播学等理论知识,还需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实战,在镜头前完成岗位分析、话术设计、互动答疑等全流程操作。
“直播带岗”培训。
“招聘不是简单‘递简历’,而是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个人特质。”刘星雨坦言,三个月的实战让她既为他人“送岗”,也为自己“探路”,自身积累了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职场技能,更明确了职业规划方向。这种“就业+育人”的双轨模式,正在帮助参与学生提前掌握多个岗位的核心要求,有效缩小了校园与职场的认知差距。
政企联动赋能:构建引才聚才“强磁场”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大学生“直播带岗”,蚌埠还打出政策组合拳:市领导化身“城市推介官”走进高校;在外地高校聘任蚌埠籍学子担任“引才大使”;开展“才聚珠城”企业行活动,带领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学子实地探访蚌埠重点企业;围绕商业航天、硅基材料等新兴产业开展“游学探岗”,通过“产业认知+职场体验”帮助青年人才现场对接岗位……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从“找工作”到“送岗位”,蚌埠以数字化思维重塑就业服务链条,让青年学子在“云端”找到绽放舞台,也探索着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就业大学生4300余人。“我们将持续深化‘直播带岗’等创新就业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展示蚌埠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人才政策等,构筑起引才聚才的‘强磁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翁子立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