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滁州

滁州:十年奋进谱华章 智护产权启新程

2025年05月07日16:3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2015年7月29日,安徽省首本不动产权证书在滁州颁发,标志着江淮大地产权保护新时代的开启。回顾十年,滁州市始终秉持“登记为民,保护产权”的宗旨,以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为纲,以新答卷回应新时代,以新战略引领新发展,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推动全面落地,不动产登记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眼观万家灯火,在服务便民中交出“赶考”答卷

十年来,滁州市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践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与能力,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化改革。向“精”聚焦,全面提质增效。首创“1311”标准,即1个环节、3类材料、1个工作日办结、1窗出证,着力推动不动产登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流程,达到全国标杆城市水平。便民利民窗口建设成效显著获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向“广”拓展,延伸服务领域。将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至银行、法院、公证等单位,打造“登记+金融”“登记+司法查控”“登记+继承公证”等多类型的“不动产登记+N”服务,共设置便民服务网点94个,为企业和群众量身打造下沉式、网格化的“15分钟便利登记圈”。向“新”探索,改革破冰前行。推行“早晚弹性办、全天不间断、365天不打烊”服务,推出“带押过户”“无还本续贷”等便民举措,推行“多测合一”“一码管地”,组织联合验收,实现全域各类不动产交地、交房、竣工、抵押“即交证”。将破产管理人引入非公证继承,创新推出在线告知承诺制获评全省便民利企特色案例,打造的“三极服务”获评2024年度滁州市10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构建数智格局,在信息化发展中乘“数”而起

十年来,滁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大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打通不动产的登记全链条数据壁垒,开启不动产登记“智享”时代。从多窗到一窗,关联事项集成办。2020年10月全面实施“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持续推动“一窗”升级,至今已优化整合不动产交易、登记、税务、水电气等6个事项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启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电子证照,实行税费一次扫码、后台分账,实现不动产登记“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从线下到线上,信息跑路不见面。充分利用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皖事通APP,网端掌端同步上线7类15项高频登记业务,构建“一网通办”多平台登记体系,实现线上申请、线上预审、线上发放电子证照“全程网办”。从属地到异地,彻底告别“折返跑”。主动与上海、南京、常熟、连云港等多地建立合作机制,打破不动产登记属地限制,解决群众异地办理不动产登记“多地跑”“折返跑”问题,2024年5月完成安徽省首例不动产涉税转移跨省通办业务。改造不动产登记系统,2024年12月上线全省首个基于省基础数据一体化平台开发的系统,2025年4月底实现高频登记业务的“全市同标、全域通办”,力求为全省“一体化”平台建设打磨“滁州方案”。

胸藏万千丘壑,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办好民生实事

十年来,滁州市紧紧围绕保障乡村振兴和维护群众合法财产权益,扎实做好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开展农房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化解遗留问题。凤阳县创新实行“日通报、周调度”工作机制,天长市探索开展宅基地抵押登记的工作方法,获《中国自然资源报》刊登推广。各级累计完成宅基地登记50.96万宗,登记发证率位于全省第一,基本实现“应登尽登”。积极推进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积极推进林权存量数据整合,完成全市2.81万宗林权存量数据整合汇交任务,实现林权登记“图、属、档”数据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推进林权登记工作新方法,累计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800余件。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二轮延包工作。采取总对总的模式,完成全市农经权资料拷贝,涉及承包权数据65.147万户,地块739.0851万块,面积1014.5492万亩,为后续登记办证工作打好数据基础。

厚植为民情怀,在破解登记难题中践行初心使命

十年来,滁州市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要抓手,紧扣群众需求,突出民生导向,扎实推进前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化解,以“小切口”推动解决“大民生”。部门合力优机制。明确职责任务,构建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圆满解决全市85个项目小区40878套房屋的“办证难”、14个项目4449套房屋的“难安置”问题。分类施策优举措。秉持“一类问题一套方案”工作原则,采取专班联审联批工作模式,依法依规、精准分类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登记难题“应化尽化、应登尽登”,为安徽科技学院、青海茫棉基地、市农科所职工宿舍等数百家企业近万民群众解决办证难题。建章立制优流程。为从根源上杜绝新的“登记难”问题产生,加强源头治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相关规定(试行)》,同时,制定《滁州市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协调会商机制》,各县(市)均成立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群众对不动产登记的满意度。

扬起品牌风帆,在砥砺深耕中奋楫笃行起航致远

十年来,滁州市扎实践行“党建领航、班子引领、干部走在前列、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持续引领常态化作风建设,打造并持续丰富“亭(挺)好登”党建+登记品牌内涵。品牌赋能强引领。通过资源共享、业务互商、品牌共建,天长“天一流”、来安“来即登”、明光“嘉捷登”、凤阳“凤如意”、全椒“椒好登”、定远“定好登”特色各显,“亭好登”品牌矩阵初步形成,极大提升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整体影响力。成立暖心登记、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凝心聚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登记服务。“亭(挺)好登”品牌建设获《中国不动产》《中国自然资源报》宣传推广,切实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展示不动产登记崭新形象。驰而不息强作风。围绕规范登记和便民利企、风险防范,健全完善各类制度20余项,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六不准”,坚持品牌引领、领导坐班、干部挂帅、制度执行、质量监管、示范创建、检查督查、应急演练、培训教育和示范引领“九个常态化”促提升,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一体化、全覆盖动态管理。队伍建设添动力。拓展“微芒”青年学习小组和“年青同志导师帮带”平台,通过专题学习、专家解读、业务研讨等方式,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统筹谋划教育培训,确保时间有保障、人员全覆盖、效果最大化。

站在新十年起点,滁州市将锚定“四化”方向——服务标准化、平台智能化、产权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持续深耕“亭好登”金名片以奋斗者的底色、奔跑者的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不动产登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丁玥)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