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湾沚:从小作坊到“小巨人”

从汽车单一紧固件的加工到深耕汽车零部件产业,从业界懵懂探索到行业内崭露头角,从辗转各地推销产品到稳居紧固件行业前三……
深耕汽车紧固件40年,凭借开拓创新和匠心制造,芜湖强振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漂亮的“进阶之路”。
尤其在“专精特新”这条赛道上,实现了从民营小作坊到行业“小巨人”的华丽蜕变。
2024年,强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纳税1748万元。并先后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芜湖强振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专业化:精益求精 奠定基础
1984年,强振汽车从浙江瑞安起家。曾几何时,这只是一家从事紧固件的简单加工与生产的家族工厂,早期因管理不善,一度濒临停业。
2000年,现任董事长戴其海全面接管,面对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挑战,他带着团队,牢固树立需求导向,坚持以高标准严控产品质量,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深耕汽车零部件产业,突破了一批汽车紧固件核心技术,逐渐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崭露头角。
2005年,芜湖强振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在湾沚注册成立,在50亩土地上正式开启稳步发展之路。
目前,集团研发产品在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系统、工程液压等关键领域均有应用,累计开发、生产高强度、高精度、耐高温等紧固件3800多种。
汽车紧固件加工产线。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特色化:抽丝剥茧 提升竞争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紧固件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戴其海清醒地认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加强创新型产品研发投入,加速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方面,强振汽车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大幅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质量和精度。目前,公司拥有国内外各类先进设备450余台,年供应能力18亿件。
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多种符合市场化发展需求的新工艺和新材料,紧固件强度和耐腐蚀能力实现质的提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取得有效专利50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37件,软件著作权4件。同时拥有CNAS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检验试验服务能力飞速提升。
高效的团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强振汽车先后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奇瑞汽车等整车厂合作开展装配工艺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平台化设计水平。引进管理和技术研发人员160人,用专业化团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底盘”。
强振汽车紧固件的智能化车间。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精细化:创新理念 振翅高飞
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强振汽车瞄准“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两大核心软实力,全力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推动企业振翅高飞。
通过引入国际管理理念,强振汽车构建以IATF 16949、ISO 14001、ISO 45001等管理体系为核心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信息化EHR(人力资源管理)、ERP(企业综合资源管理)、PLM(产品设计与生命周期管理)、MES(生产制造与质量管理)等软件系统,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
目前,强振稳居紧固件行业前三,与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上汽、广汽传祺、比亚迪、长城汽车、舍弗勒、华为、伯特利、万都、人本、威灵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成长期配套关系,真正实现从民营“小作坊”到拥有2家子公司的行业“小巨人”的华丽蜕变。
回望过去,强振务实创新、脚踏实地;展望未来,强振目光坚定、信心满满。
“下一步,将锚定世界一流高端紧固件供应商目标,持续发扬工匠精神,努力在助力湾沚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戴其海如是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