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能”到“智能”!合肥热电全力打造滨湖区域“四站三网”供能新格局

近年来,合肥热电在能源布局、赛道转型、技术创新方面大胆试水、勇探新路。从传统供热到新能源供热、生物质供热,供热版图持续扩张、供热质效大幅提升、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随着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有效缓解区域能源供能紧张等问题。合肥热电党委创新性提出,全力打造滨湖区域“四站三网”供能保障新格局,旨在通过多能协同、热网融合和智慧调控,打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独自为营”的供给模式,构建“多站集成、多网互联”的能源保障体系。该项目主要由合肥热电集团下属公司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施工。
连通“四站”打通“三网”
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谈道,根据目前滨湖科学城用能市场现状,通过高温热水管网、蒸汽管网、区域能源管网,将合肥热电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骆岗公园锦绣湖能源站、经开区换热首站以及滨湖国际会展中心自有能源站等4个站点进行连通,连通“四站”打通“三网”。让“站”与“站”紧密相连,让“网”与“网”无缝对接,构建形成“四站三网”保障格局,实现能源互补、高效利用,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保障能力,也给区域内用户带来10%—15%的采暖成本节约。
工程建设与市场开发同步推进
2024年7月,自“四站三网”构想提出以来,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对区域能源情况进行扫街摸排,对潜在用户充分调研,对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论证。采取“三期并一期”的并联工作法,坚持工程建设与市场开发一体推进,从“网络”布局、“站点”建设再到用户“终端”,突破一个个技术之难、环境之艰、协调之困。截至目前,相继完成天山路、南京路、福州路、金融后台中心约4000米的市政管网连通工程的施工,以及站房设备改造、系统调试工作。已陆续与金融港、农行、工行、世纪金源、临槟苑5个单位签订高温热水供暖合同。其中,金融港、工行已于近期顺利投用,完成热源替换工作,设备运行工况良好,得到用户一致好评和充分认可。
“一管两用”管网利用率提高7%
滨湖区域“四站三网”的全新尝试,不仅解决了区域能源供能问题,也为能源的充分释放提供了更多可能。未来,将通过余热制冰等技术,积极探索滨湖区域夏季制冷保障方案,不断创新制冷应用场景,实现“一管两用”“冷暖双供”。届时,该区域管网利用率将提高7%,经开区换热首站负荷率将提高12%。
为了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资源持续利用,合肥热电将新能源也纳入智慧热网,实现智慧热网全链条覆盖,进一步提供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从“传统用能”到“智慧智能”的华丽转变。
下一步,合肥热电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向创新要发展、向创新要效益,不断丰富能源利用形式,不断拓展能源供给模式,不断开辟新的赛道新的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创新成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王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