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引江济淮:数字引进来,建设快起来
自动调直、切割、弯折、焊接、转运……冬日暖阳里,走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的综合加工厂,工人寥寥可数,一台台“聪明”的机器人化身“主力军”,机械手臂灵活流畅地运作,精准地完成每一道钢筋加工工序,加工完的钢材将被用于引江济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设主要内容由输水干线工程、骨干供水工程和管护工程构成。合肥水源工程属其骨干供水工程版块,建成后将在合肥境内实现引江济淮与淠史杭灌区两大工程的历史性牵手。
俯瞰江淮运河与淠河总干渠交汇。受访者供图
在传统基建的钢筋加工厂,操作工人需要熟练操作机械设备,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过程中,工人不但要反复地人工上、下钢筋,对体能要求极高,而且要对设备的性能熟悉。
“尺寸控制全靠卷尺测量,弯曲调整值等技术参数全凭经验,加工出来的尺寸不对,也要凭经验调整……”引江济淮二期合肥水源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王飞说。
如今,随着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钢筋加工的产能,加工成品尺寸精确,质量优秀,并且设备安全性能高,降低了机械伤害的风险。
“比如眼前的这个数控立式钢筋弯曲中心,它让钢筋的弯曲成型加工更加便利。传统弯曲设备需要四五个人操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加工精度也得到提高。”王飞说。
加工厂里,工人正在操作机器人焊接大型压力钢管。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在引江济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中,长达数百米、最大直径四米的压力钢管,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因此对焊接、防腐等工艺提出更高要求。
在合肥市肥西县的一家智能制造厂,厂房内摆放着众多压力钢管,每个都有两个人高,这些都是引江济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的输水管道核心部件。在这里,一场工业自动化革命正悄然上演。
繁忙的生产现场,焊接机器人挥舞着钢铁悬臂,精准无误地对着一道道管道焊缝进行焊接作业,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印象中焊花四溅的紧张感,只有工人拿着遥控器,“一切尽在掌握”的松弛感。
工人只需要操作遥控器,就能完成焊接工作。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过去四个人干一整天的活,它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完成。通过遥控器,机器人便能自主启动并完成复杂的焊接任务,真正解放了焊工的双手。”智能焊接技术专家向记者解说着焊接机器人的操作方法。
在他看来,新型机器人的诞生不仅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保障焊接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是智能制造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通过一天的采访,种种水利工程建设突破不免令人感慨,科技的力量让水利工程建设“插上了翅膀”,实现了工程建设水平质的飞跃。
俯瞰正在建设的合肥水源工程。受访者供图
在科技引领下,工程建设提速。截至目前,合肥水源工程已完成约70%的混凝土浇筑任务,正在加快实施,计划2025年3月完成主体钢筋混凝浇筑及输水压力钢管安装等主要节点,工程预计在2026年4月完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