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宿州市埇桥区残联:“互联网+”助“走”康复路

陶伟
2024年08月16日10:4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一步,两步,三步……8月6日,在自家客厅里,61岁的宿州人薛成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吃力地向前挪动着脚步。一旁的妻子张云则是一脸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年,他太不容易了。”说这话时,她的语气满是心疼。

“得亏有埇桥区残联的帮助,不然,我们真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行走。”接受采访时,张云也没忘老伴一年来居家康复训练的“幕后功臣”。

脑梗患者薛成原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2017年12月,他回家上楼时摔倒了。”张云说,从那时起,爱人与脑梗抗争了近7年之久。

薛成跟着视频中的专业指导做康复训练。人民网陶伟摄

薛成跟着视频中的专业指导做康复训练。人民网 陶伟摄

“那次摔倒之后住了三个月院,之后就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到医院做康复。”张云回忆,到2019年,老伴身体有明显好转。“能正常走路,讲话也和常人基本一样,他还盼望着康复后能再去上班呢。”

但不幸再次袭来。这一年,薛成脑梗复发,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康复也不得不从零开始。“我们辗转了多家医院,也尝试了针灸。”张云说,虽然康复有一定效果,但爱人却不干了。“虽说康复可以报销,我们双职工家庭也能承担起,但老头子性格执拗得很,每次去住院康复,他表现得很抗拒。”

在张云的解读中,老伴是心疼钱。“我们家大儿子也是残疾,他不想拖累这个家。”

从那时起,薛成转为居家康复。

“我们买了按摩椅、按摩床、室内健身自行车,我哥哥以前做过木工,给他做了一套木质的平衡仪。”张云坦言,这期间的居家康复训练就是模仿先前在医院康复的办法,“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康复效果一般。”

转折从2023年8月开始。“区残联工作人员带着一个团队上门,先是给他做一次全面检查,又根据情况定制一套线上康复方案。”张云告诉记者,线上康复很方便,只要点开微信小程序,跟着视频里的专业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就行。“就像上网课一样。”

“这是去年我们区残联创新推进的‘互联网+’居家康复项目。”宿州市埇桥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朱亚鹏介绍,项目整合国内专业机构和本地康复诊疗团队,搭建了以“互联网+AI”为核心的居家康复服务平台,实现康复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便携化、科学化、系统化。

“这个平台上,从肢体到语言都有一整套专业的训练方法。”张云指着手机上的小程序介绍,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康复情况通过视频方式发送至平台。康复医生可依此判定康复情况,然后给出下一步的康复方案。

“今年他们还上门给老伴配备了穿戴设备,有了这个设备,训练效果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训练也更有针对性。”不过最让张云惊喜的是,整个居家康复过程完全免费。

“我们区残联立足建设全国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的契机,积极向辖区患者推广这项项目,费用由残联买单。”朱亚鹏补充道。

据悉,2023年,宿州市埇桥区残联开展互联网居家康复服务459人,完成线上康复指导1500余次。

坚持一年时间,薛成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以前走路不稳,都要我们搀扶,现在他不仅能自主行走,还可以自己刷牙、洗脸。”看着老伴一天天康复,张云满是欣慰。“他很能吃苦,每天坚持做康复训练,经常自己还要主动加练,冬天身上的汗水能浸透毛衣。”

毫无疑问,薛成在走向康复的道路上,既有专业居家康复训练方法的加持,更缺不了其自身的努力。(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