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24年08月13日14:5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今年以来,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锚定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的目标,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性抓手,以新区“三大”“十大行动”等工作为重点,提振信心、拼搏奋进,真抓实干、合力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承压前行、逆势向上”的良好态势,发展成效亮点纷呈。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8%,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9.4%,12项考核指标中有7项位居全市前列,二季度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二。

招商态势持续向好

招商引资决定了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增量,谁拥有优质的增量,谁就会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2月7日,郑蒲港新区召开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成立了产业发展专班,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3月15日,全市招商引资“一季度开门红”郑蒲港新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12个项目集中签约。

新区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紧紧围绕能源电子、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新型储能技术、光伏和风电、工程机械、精密装备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及绿色食品产业。

今年上半年,新区共引进杰氟新材料、丹明机械等优质项目27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8%,项目总投资达67.37亿元,其中签约丰扬钢构、中储粮、北控健康、Smart KD零部件等重大项目4个,还有一批重点项目即将签约落地。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新区“项目为王”战鼓催征,发展热潮奔涌不息,一批又一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如火如荼推进。

在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和调试设备。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0亿元,分两期实施,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建成。

在安徽紫江高端医药包装及薄膜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同样是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工程车辆有序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不停,预计11月底,项目正式交付进行试生产。

今年以来,新区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方位、全过程靠前抓服务、抓落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新区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31个,总投资达1057亿元,上半年新开工项目46个、竣工项目29个、完成投资25.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2.2%、100%和65%,“七未”项目解决率达78%,中联重科、杰氟新材料等18个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推进,项目节点达标率78.2%,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双过半”目标。

对外开放发力突破

今年以来,新区在建设“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区港联动”“铁水联运”成效初显。

5月22日清晨,当夏日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上,皖江北岸“第一港”——郑蒲港已然是一片繁忙景象。巨大的龙门吊升降腾挪高效运转,满载集装箱的航运货轮来往穿梭,一批批货物从这里开启“漂洋过海”的旅程,发往海内外各地。

“今天上午有5台龙门吊正在运转,随着下午货运量增加,可能还会增开几台设备。我们每天会根据当天的订单量具体分配人员与设备,确保港口全天候上下货物顺畅。”安徽省郑蒲港务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徐征介绍说。

在码头“火力全开”的同时,3公里外的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在马鞍山综保区世港通仓库进行仓储调配,一箱箱从美国运来的苜蓿牧草逐一登记入库,一件件装配完成的漆包线正“整装待发”,准备“乘坐”集装箱货车开往郑蒲港码头堆场。

依托郑蒲港新区区位优势,在数字赋能引领下,“飞远物流”的招牌越擦越亮。2023年,安徽飞远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马鞍山综保区实现进出卡口车次1.1万辆,进出口总额达2.1亿美元,进出集装箱吞吐量4万标箱。“随着数字化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市场对我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2024年公司计划在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对于“飞远物流”的未来发展邢梁信心十足。

“提升郑蒲港等港口物流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立足于皖江北岸“第一港”的资源禀赋,郑蒲港新区锚定“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持续发力,全力构建“口岸+航运+产业+市场”的一体化口岸经济区,着力建设“保税港区”,加快对接长三角城市经贸往来。

近年来,郑蒲港港口能力不断提升,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航运周转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郑蒲港码头完成吞吐量127.4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集装箱4.29万标箱,同比增长76%;郑蒲港铁路专用线已完成货运量37.85万吨,较去年有突破式增长。

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早在2015年12月,瑞声科技就在郑蒲港新区投资建设无线充电设备及手机背板集成模组制造基地项目。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700亩,总投资6亿美元,主要生产手机背板集成模组、声学元器件组装、无线充电设备等,此后又多次追加投资。今年上半年,瑞声科技产值达4.2亿元。

这个由马鞍山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前期引入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担负着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重任,南大研究院的瑞声合作实验室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研发当中,对项目的孵化投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像瑞声科技这样由南大研究院参与,推动“政、产、学、研”科技创新的项目在郑蒲港并不少见。

新区积极引进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率先与南京大学合作,建立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张江研究院合作建立孵化基地,培育中小企业;与中科院纳米研究所合作建立纳米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支持企业发展拳头产品。

今年以来,新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上半年净增有效发明专利25件,同比增长75%,在科技创新“赛马”综合考评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一。

体制机制不断激活

为顺应“管委会+公司”改革工作,新区以安徽天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设立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等5个全资子公司,承担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双招双引”、资产运营、项目建设和专业化公共服务等职能,逐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构建起“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新管理体制。

新区制定了《郑蒲港新区管委会内设机构整合总体方案》,以经济发展为主线,推行“扁平化”管理,逐步将管委会由“大包大揽”转向专注战略研究、统筹协调、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凸显综保区、港口、口岸等特色优势。

新区不断强化人员配备,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管理型、专业型人才,引进大型私营、国企高层管理型人才,面向新区各内设机构、实体化运营公司开展国有公司岗位选聘工作,制定实施《郑蒲港新区内设机构竞聘实施方案》,推动内设机构整合。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新区在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组建了临时党支部,以组织嵌入有力推动党员组织生活和项目建设质效齐升。

官塘村成立产业党支部,把思想觉悟较高、懂农村农业的党员组织发动起来,大力培育党性强、技术精、能吃苦、会管理的村级集体产业管理队伍,进一步夯实产业振兴根基。

新区积极探索非公党建的新路径、新举措,以生产经营与党建有机融合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按照“1+1+1+X”架构打造产业链党建示范集群,聚焦半导体产业、制造产业等打造产业链党建联盟,实施“党建工作联抓、经济发展联推、服务企业联动”,推动党建联盟内企业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互融互促,为非公企业持续注入“红色动能”。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新区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线,主动服务新区建设工作大局,统筹推进党建各项工作,积极开展“举旗帜、当先锋,亮身份、树品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五大五强”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在党旗的引领下,新区上下正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柴胜松 丁刘彬)

(责编:苏恒、韩震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