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关于漕运历史 专家这么说……

2024年06月26日15:41 | 来源:马鞍山日报
小字号

  6月20日,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发春受邀来到含山县运漕镇作漕运历史文化交流,并接受县内媒体专访,着力提升千年古镇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动区域商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评价漕运历史文化的:

  记者:陆老师,您认为含山县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色有哪些?

  陆发春:含山历史底蕴深厚,其文化积淀丰富,尤其以名山褒禅山为文化标志,被提及于初中课本中。在安徽的众多县份中,含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而独具特色。含山的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上走出去的名人众多,人文特征显著。从康熙、乾隆时期的县志到和州志,都强调了这一点。历史上,含山与和州地区紧密相连,被视为一个自然区和文化区,长时间内也共同构成一个镇区(侯州)。尽管现代城市划分了明确的市政边界,但这片土地在历史上实际上是一个自然和文化上的整体,文化特征上也有着共同的认同。

  记者:请您分享下您对含山漕川历史文化的研究内容。

  陆发春:运漕镇的历史深远,其前身很可能是一个古老的聚落,位于长江和巢湖之滨。这个聚落的早期历史很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我们以运漕镇为中心,在半径150公里内考察,会发现丰富的历史遗迹,如繁昌人字洞、和县猿人遗址,以及距其仅5公里的凌家滩遗址。这些遗迹的紧密相邻,表明这一地区是古人逐水而居的重要区域,其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凌家滩遗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的发现为中华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证明了该地区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运漕镇与这些重要点位同属一个自然区,地理位置相近,其历史也必然与之紧密相连。

  运漕镇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功能。由于此地是古代漕粮转运的重要节点,因此得名“运漕”。这个名字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水,就没有漕运,也就没有“运漕”这个名字。这一名称反映了该地区在水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其重要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显现。无论是在古代战争中,还是在近代的军事行动中,运漕镇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历史的长河中,运漕镇扮演了重要的社会角色。在古代,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平天国战争中,运漕成为湘军进攻的重点;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重要军事补给地。

  2015年,运漕镇被选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镇,这是对其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肯定。同时,运漕镇周边的漕川也被认定为千年古村落,这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政府对这些历史遗迹的认定,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记者: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不断演进,您如何看待这些变革对运漕传统漕运经济所带来的潜在冲击与影响?同时,对于运漕的漕运经济和漕运文化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陆发春:来到运漕后,我深感其翻天覆地的变化。老街环境、裕溪河河道的整治,以及历史文化建筑的修缮开发,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作为中国古代沟通江淮巢肥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聚落和停泊码头,运漕镇以漕运而得名,见证了丰富的历史变迁。即便在现代社会,随着巢湖航道和合肥码头的进一步开拓,河运依旧展现出其独特价值。我今日还目睹了从芜湖驶经运漕的货船,这不禁让我思考河运在新时代的意义。尽管现代运输方式多样,但河运的低成本、大运量等优势仍不容忽视。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河运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重要纽带,其作用愈发凸显。随着巢湖流域与更广阔水域的联通,河运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相信河运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衰落,而是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编:苏恒、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