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向新丨产学研合作下的“五河之变”

人民网记者 周坤
2024年06月25日07:57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走进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的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展示大厅,有两瓶粉末,格外引人注意。

一瓶白色粉末,相比过去的产品,提纯了不到1%,价格却翻了6倍。另一瓶黑色粉末,用它做成的电池负极材料,容量是现在商业石墨负极的3倍以上。

“这一白一黑,就是我们的两大‘拳头产品’,高纯度玻纤粉和硅碳负极材料。”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兴仕说。

(稿件配图1)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材料产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材料产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更神奇的是,这两个粉末都是回收废品再利用后,经过加工制成。而变废为宝的关键,来自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就在三年前,范兴仕跟以往一样,从很多大公司回收生产出来的玻璃纤维不良品,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粗加工,卖着低端玻璃纤维粉。

为了帮助企业发展,五河县科技局曾找到范兴仕,希望帮他对接科研院所,利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但范兴仕一开始并没有在意,“虽然企业利润不是很多,但是生产稳定,不想折腾,再提升还能提到哪儿去?”

(稿件配图2)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玻璃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玻璃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他本以为县科技局的人只是随便说说。但随后半年里,科技局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走访、电话回访,询问企业科技对接情况。

范兴仕觉得“盛情难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五河县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陈健博导对接合作。

通过产学研对接,范兴仕得知,玻纤粉纯度每提升一点,产品都会产生“裂变”效应,有更高的价值和更广阔的市场。“感觉以前的自己就像井底之蛙。”范兴仕说。

于是在2021年底,范兴仕和专家签约后,共同研发高纯度玻纤粉,进一步对产品提纯,吃干榨净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在一年后,成功推向市场,应用于半导体材料中。

“过去生产的玻纤粉,一吨只卖2000元,而现在高纯度玻纤粉,一吨能卖到12000元。”实实在在的效益,让范兴仕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也对科技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现在,范兴仕把市场上收集的需求和问题,每隔一段时间,主动打包发给五河县科技局,县科技局通过渠道发布给有关科研院所,如果遇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就促进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这一模式下,范兴仕又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丁元力教授共同研发钠电正极材料,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开展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合作。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对于我们这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动能。”范兴仕说。

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玻璃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玻璃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而产学研合作,无疑为安徽省杰事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使之从三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蚌埠市“专精特新”20强企业。

时至今日,类似于杰事途新材料公司这类通过产学研合作破解发展难题的故事,还在五河县不断上演。

安徽省尚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开展有机肥产学研项目合作,完善了五河特色有机肥产业链;安徽鑫汇碳业有限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活性炭催化剂项目合作,达成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合作……

五河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刘武表示,截至目前,五河县共计50余家企业与20余家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建成10余处大学生实习基地。

有了产学研合作这片“沃土”,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冒”了起来。2023年,五河县117家企业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36%;4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比增长50.8%,目前五河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88家,增速居蚌埠市第1。

依靠产学研合作,五河县不断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新路径,正不断改写着该县经济的发展底色。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