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马鞍山

马鞍山市人社局:深化改革创新举措 聚力培育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024年02月09日13:5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马鞍山市人社局按照省、市人才工作部署要求,聚焦服务促进全市产业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探索创新,聚力培育壮大产业人才队伍,为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服务发展大局,集聚培养青年俊才

坚持“四个面向”,全力招引高校毕业生、博士后等优秀青年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推进博士后工作站高质量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实践基地建设,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新引进博士后40人,累计建有博士后工作站57家、在站博士后达126人。承办全省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百余名博士后、388个项目参赛;组织该市省赛获奖选手参加全国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2人分获创新组、创业组铜奖。

全力招引青年人才。线上与智联招聘合作搭建云端招聘平台,线下开展“才聚诗城高校行”“千企万岗位进校园”系列专场招聘活动,全力招引高校毕业生来马留马就业创业。2023年全市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83场,收到来自全国2500余所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8.39万份。

实施项目育才。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人才项目,集聚培育了一批高水平、复合型高端人才。实施本土人才培养“1221”工程,评选认定市突出贡献人才2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0人。

创新培育模式,打通产才融合通道

为培育更多适应主导产业和战新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在省人社厅的全力支持指导下,马鞍山市人社局与市内3所本科高校合作,试点推进建设产业工程师学院,着力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通道。

创新办学运行机制。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学校主体、服务企业”的思路,出台试点高校产业工程师学院建设实施意见,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长牵头的工作专班,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产业工程师学院建设专项经费。试点高校均成立专门管理机构,选择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近20个专业,推进产业工程师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产业工程师学院突出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训练,实施教学课程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努力培育企业“拿来即用、用得顺手”的技术人才。

创新职称评审机制。指导高校制定工程师学院应届毕业生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方案,公正、客观开展评审。两年来,产业工程师学院共有530名毕业生经评审认定获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其中,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86人、技术员431人,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三证”齐全的应届毕业生。

坚持破立并举,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持续推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不拘一格评价使用人才,着力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发展格局。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全市设立30个职称评审委员会,全年通过职称评审、认定和专业资格考试,新晋升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15万人。

下放评审权限。经省人社厅批准,在市内3所高校创新设立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打破资历限制,让一批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推进设立2家民营企业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真正做到“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

创新评价机制。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积极探索建立特殊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赋予38家重点企业评价自主权、1829人破格取得了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有力地激发了技能人才队伍发展活力。

持续创优生态,倾力服务保障人才

致力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坚持优服务、提效能,积极营造引才育才聚才良好氛围。

实现“一网通办”。坚持数字赋能,上线运行“诗城英才”综合管理服务平台2.0版,实现人才项目不见面申报、“背靠背”审核,不断提升人才服务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效能。

实施“一卡优享”。牵头发放马鞍山市“优才卡”,面向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放“优才卡”,常态解决高层次人才医疗就诊、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及时解决人才个性化需求。

实行“一窗办理”。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归结人才服务事项,统一受理人才配偶就业、落户安居等15个服务项目,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全年认定“骏马”工程青年人才、“骥马”人才6300余人,并及时兑现人才奖补资金,人才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葛慧荣)

(责编:苏恒、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