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借“长”风乘势起
蚌埠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述
风起长三角,潮涌珍珠城。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3周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蚌埠最大的机遇、最大的势能、最大的红利。近年来,蚌埠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甬蚌结对合作帮扶重大机遇,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拉高标杆、锻长补短,加强“政产学研长用金”合作,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主动靠上去
抢抓“最大机遇”
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扑面而来,蚌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步履铿锵。
8月21日,蚌埠市党政代表团踏上赴沪苏浙地区考察学习的行程。三天的行程,代表团一行先后赴宁波、上海、苏州三市,马不停蹄进园区、看城区,学思践悟沪苏浙长期走在前列的精神密码。
坚持高位推动,蚌埠成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多层次对接机制,不断拓展沟通渠道,搭建合作桥梁。
在强强联合中拉长长板,在错位发展中补齐短板。蚌埠全方位加强与沪苏浙县区之间、园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等各层级各领域的合作,蚌埠与宁波市签订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共同印发《甬蚌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全市14家市直部门、4所事业单位、9个县区、蚌埠自贸片区分别与宁波对口单位签订结对协议。
借力“沪上资源”实现“蚌发活力”,借力“东方明珠”点亮“淮畔明珠”。
6月30日,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蚌埠分会在沪成立,这既是蚌埠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让广大在沪打拼创业、投资经商的蚌埠籍人士有了自己的“娘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蚌埠加快发展的态势和优良营商环境,让我们下定决心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蚌埠分会会长、罗瑞 (上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在成立大会上感慨地说。
共处长三角,蚌埠与长三角地区的人员往来越走越亲。
在甬蚌合作对接中,为了加强人才互动交流,19名干部到宁波跟班学习,宁波20名干部来蚌挂职。积极参与宁波市人才日活动,与宁波等地市联合举办“五城协作”迎八方英才、六城协作聚英才等专场招聘活动。邀请宁波市专家服务团一行11人到蚌埠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涵盖基础教育、基层医疗、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把脉助力”蚌埠发展。
今年4月初,中国·蚌埠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大赛以“赛创珠城 海聚英才”为主题,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106个优质创业项目报名,最终有15个项目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这些创新创业者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奔赴蚌埠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实现价值、创造传奇。
精准接上去
借力“最大势能”
仰望星空,逐梦空天。
空天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8月8日,中国·蚌埠空天智造产业园项目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启动建设,与此同时,蚌埠市人民政府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抢抓空天信息产业特别是商业空天发展机遇,按照“1+4+N”的产业空间布局占地2000亩的产业园,建设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空天科技创新中心等,充分对接航天人才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为了在产业链上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蚌埠市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明确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集群,将长三角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2022年,蚌埠签约沪苏浙地区项目130个,协议总投资642.3亿元。今年1至9月,全市新签约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34个,协议总投资508.6亿元。
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蚌埠融入长三角的决心,以一个个项目为载体,使得蚌埠与沪苏浙地区的关系日益紧密,合作方式持续创新,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将产品技术和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布局,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品的配套,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谈到打造中国·蚌埠空天智造产业园的初衷,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刚如是说。
作为安徽第二科教资源大市,蚌埠集聚了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中电科40/41所、中国兵器214所等一大批科研院所,赋能向着融入一体化道路奋力奔跑中的蚌埠,浪潮奔涌、动能澎湃——
揭牌成立“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集聚45家长三角地区企业,组织联合科研攻关,解决了CMUT芯片等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蚌埠创新馆开馆,开发蚌埠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与宁波科技大市场在科技成果、专家资源、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
加强甬蚌两地科技大市场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专家人才、仪器设备等资源对接;
深化与东华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江苏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实施联合攻关项目……
在创新要素流动、科技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创新等领域,蚌埠正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全力融进去
用好“最大红利”
日前,位于禹会区马城镇的大禹港口正式开港,进一步畅通了蚌埠市出海通道。
作为全国综合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正奋力与长三角“火车头”接轨,抢抓国家战略“接口”,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凭实力闯入长三角开放发展大格局——
深化铁海联运合作,开通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点对点直达班列,全程货运节约时间2天以上,在皖北率先推广铁海联运全程提单模式,实现出口货物“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
开辟河海联运航线,开通蚌埠-宁波舟山港航线,大力推进蚌埠港“陆改水”业务,推广“离港确认+船边直提”新模式;
推动自贸片区联动,围绕产业集聚、飞地园区、研发平台等方面与宁波片区开展合作,积极招引大型企业入驻,推动蚌埠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平台与浙江金华义乌贸易商合作。
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为也为优化公共服务,推动长三角地区民生共享创造了条件。
10月26日,一场“秋风有信、蚌埠有约”2023蚌埠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南京举行,蚌埠的美食、美景、美宿等产品,以创意打卡和市集游园的形式给人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让南京市民大呼过瘾……通过加强文旅交流互鉴,蚌埠首批确定龙子湖-古民居博览园、涂山-禾泉农庄两处为宁波市职工疗(人才、劳模)休养基地,蚌埠市博物馆首次展览精选出宁波清代孔庙祭祀青铜礼乐器等文物107件(组)。
合作,农业正扮演着重要角色。蚌埠正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把打造“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作为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怀远县糯稻产业、蚌山区奶业、固镇县肉鸡产业先后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累计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1个2023年前三季度,面向沪苏浙销售农产品270.8万吨、增长3.8%;销售额369.5亿元、增长 7.8%。
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让老百姓享受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蚌埠正加快推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浙大二附院安徽医院项目建设,平移新技术新项目20项,填补省内空白2项,组织上海一院安徽医院项目申报全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蚌埠市一院、二院、三院与上海十院合作;
在蚌埠三中高中一年级设立一个冠名效实班,推动两地首批3对共6所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实现电子社保卡申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148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7个法人和个人事项实现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
“不断提升开放的思维和境界,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蚌埠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陶广生表示,下一步,蚌埠市将努力在产业合作、园区共建、项目建设、人才交流、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深度融入长三角步伐,更好赋能蚌埠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借长三角 “东风”,搭一体化 “快车”。蚌埠,奋楫扬帆正当时……
来源:蚌埠日报社
记者:李扬 杨露露 图片来自蚌埠日报社图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