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多维发力助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近年来,宣城市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为主线,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3万人、特困人员1.5万人。今年以来,累计足额发放救助金2.7亿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从2022年7月起,大幅度提高护理补贴标准,全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00%签订照料协议,落实“一对一”照料护理。持续实施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特困人员因缺乏家庭成员照料而普遍存在的住院期间护理照料难题。加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实现了1.9万名困难老人政府购买第三方上门开展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
建成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与乡村振兴、教育、人社、住建、卫健、应急、医保、残联等11个部门信息数据的共享,归集各类救助信息数据590余万条,系统根据设定的监测标准,生成预警信息,做好研判处置,用“数字接口”比对“政策缺口”,推动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对防返贫监测对象进行动态摸排核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中,纳入低保2093人,纳入特困供养110人,开展临时救助205人次。
加大急难临时救助力度,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2023年以来开展临时救助2341人次,共发放临时救助金648.83万元。主动向社会公布市、县、乡三级社会救助服务联系方式,并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供社会救助热线服务,推广“皖事通APP”“皖救一点通”便民服务应用,实现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事项申请“一码集成、一网通办”,减少线下人为干预环节。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社会救助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清单,打通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推广设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为因重病、重残、重大变故等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救助帮扶,全市已实现846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备案(登记)全覆盖,筹集到位资金1160.48万元,已实施救助481人次,支出资金28.38万元。(孙静 全媒体记者 余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