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文化体育>>健康

26岁幼师反复干咳 竟是得了这种罕见病

2023年03月01日16:17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26岁的幼师张女士因反复干咳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经诊断竟是得了一种罕见病——淋巴管肌瘤病。中国科大附一院多学科联手,对症治疗半年后,张女士已没有明显不适,不再干咳,影像学检查提示,腹部的病灶也显著缩小。

顺藤摸瓜 明确诊断

26岁的幼师张女士因为反复干咳2周在2022年7月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主任医师胡晓文在详细询问张女士的病史并查看她的肺部CT后发现,张女士的肺部有大量类圆形囊状病变。患者还年轻,从不吸烟,基本可以排除慢阻肺、肺气肿。家里也没有人得过肺病。胡晓文意识到张女士很可能是患上了一种罕见病,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

据胡晓文介绍,LAM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以肺部弥漫性囊状病变为主、侵犯累及多系统的罕见病,(发病率约1/20万)。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和气胸,同时常常伴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部淋巴管平滑肌瘤等肺以外的脏器或组织受影响的情况。随后,张女士的腹部和盆腔CT提示,腹膜后有约7公分的团块状低密度影。综合判断,符合LAM病的肺外表现。

由于LAM病的患者通过检查发现有肾脏或腹膜后的肿块,被认为恶性肿瘤,肿块切除后,患者的呼吸道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可能加重,对患者伤害很大。

“LAM病的临床表现就好比一根藤上结了好几个果,光找到一个果、一切了之没有用,必须顺藤摸瓜,明确诊断、找到病因才是关键”,胡晓文解释道,过去,临床上一般需要通过肺活检等有创检查才能诊断,但由于对LAM病的认识有限,再加上大部分患者畏惧做这样的检查,诊断不明甚至误诊时有发生。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通过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浓度检测建立诊断,能有效避免大部分LAM病患者的肺活检或肾切除。随后的VEGF-D检测结果显示,张女士体内的VEGF-D水平是正常人的5倍,证实患有LAM病。

多学科联手 对症治疗

胡晓文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AM病患者TSC1/TSC2功能缺陷或丧失导致mTOR信号通道异常激活,促使细胞异常增殖和活化。西罗莫司可以通过阻断mTOR下游激酶的活化,发挥特异的mTOR靶点抑制作用,因此被认为对LAM治疗有效。

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已常规开展20多例相关治疗,效果良好。经过多学科会诊,口服西罗莫司同时密切监测体内药物浓度,治疗半年后,张女士已经没有明显的不适,不再干咳,影像学检查提示,腹部的病灶显著缩小。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腹膜后淋巴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也最大程度避免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

多学科门诊服务

多学科门诊服务

让呼吸罕见病患者有处可医

胡晓文表示,对于LAM病这种罕见病,早期明确诊断和科学治疗是诊治难点。中国科大附一院胡晓文教授团队在安徽率先开设呼吸罕见病门诊,同时联合医院泌尿外科、皮肤科、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药学部等多个学科开展呼吸罕见病多学科门诊服务(MDT),现已确诊LAM病30余例以及BHD综合征等罕见病近百例。通过多学科协作、综合管理,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也让更多的呼吸罕见病患者有处可医,带来新生希望。

团队合影

团队合影

呼吸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

呼吸罕见病门诊:胡晓文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合肥市庐江路17号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1号楼1楼

呼吸罕见病多学科诊疗门诊: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胡晓文主任牵头,包括影像科韦炜主任、皮肤科刘金丽主任、泌尿外科肖峻主任和胸外科江贤亮主任等专家。

门诊时间:周四中午

门诊地点:合肥市庐江路17号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门诊4楼

(王月 方萍/文 方咏 胡晓文/图)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