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非凡十年 安徽封面|第二十期

淮北:土地再生的奇迹

杨赛君
2022年09月15日11:37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斜风细雨是诗,青山绿水是画。

“只此青绿”,是“煤城”淮北如今的生态底色。

安徽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60多年来,丰富的煤炭资源带来无尽荣光,也形成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区,成为城市难以掩盖的“伤疤”。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提出城市生态治理的逆向思维——既要治理好,更要“变废为宝”。经过一代代淮北人的不懈努力,“煤城”淮北正在向“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山水生态美城华丽转身,成为全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

淮北新貌。 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淮北新貌。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1.0模式

困境重生:“实现土地再生的奇迹”

“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以前破败不堪黑臭熏天的沉陷区,现在变成了公园,湖水清澈,花草茂盛,每天来逛逛,心情都变得舒畅了,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办了大实事啊。”每逢闲暇,淮北市民杨刚一家老小都会到绿金湖逛逛,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让他们流连忘返。

淮北建市6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1亿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全市41.6万亩土地沉陷,1.37万亩采石山体废弃,已成为城市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和民生最大“痛点”。2009年,淮北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采煤沉陷区是煤矿采掘后留下的下陷地域,其综合治理被认为是一道世界难题。

困境倒逼改革,探索赋能重生。    

淮北市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废弃采石宕口生态修复上先行先试,着眼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努力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模式。

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东湖。黄鹤鸣摄

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东湖。黄鹤鸣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淮北市探索出了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预治理方法治理采煤沉陷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独具特色的治理方法,解决了采煤沉陷区的治理难题,绿金湖治理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项目是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总治理规模3.61万亩,总投资22.25亿元。绿金湖项目采用PPP融资模式,有效融资超过22亿元。项目治理后恢复土地2.45万亩,形成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库。建成圆梦岛、连心岛、绿金岛、一树岛等生态岛屿,为100余种动物和近百种植物提供栖息地,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

绿金湖治理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价值,实现了由“塌陷地”到“黄金地”的华丽转身。联合国人居署对淮北市沉陷区治理给予高度肯定,称其为“实现了土地再生的奇迹”。

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绿金湖。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绿金湖。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2.0模式

分段治理法  用经济收益“反哺”生态修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不断创新、久久为功,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经历了一次次蝶变提升。

如果说绿金湖治理PPP项目是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治理1.0模式,那么泉山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就是淮北以市场的逻辑和资本的力量推动生态治理的2.0模式。

站在淮北市烈山区的泉山采石宕口山顶,环顾四周:山上新植的各式树木绿意盎然,边坡平台绿化初见成效,景观提升工程正稳步推进,一个充满野趣生机的生态公园初现规模。

两年前,这里被毁山体的面积达32万平方米,原始植被荡然无存,乱石危岩遍布耸立,大气污染、地灾隐患等问题突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受到影响。

淮北美丽乡村一角。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淮北美丽乡村一角。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仅泉山采石宕口的治理投入就需要2亿元,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宕口所属的烈山区政府财政是无力承担的。淮北市运用市场化治理手段,将项目整体打包推向市场,创新推行“分段治理法”,设立2200万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整治基金,确保项目推进。对治理产生的废弃土石料进行公开拍卖,将2.3亿元收益反哺生态修复,有效解决资金不足难题。

“现在的生态修复治理更彻底。”作为泉山采石宕口生态修复的实施单位,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杜占吉说,以前政府投入有限的资金进行修复,消险占大部分,覆绿为辅助。采用市场化模式后,一半资金用于消险、覆绿,一半用于城市公园的配套提升,将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此外,在泉山采石宕口生态修复项目中,合作双方一改项目结束后分红撤资的惯例,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烈山区充分利用项目修复结余资金,积极与国晟(江苏)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对接,组建“碳中和”绿色生态产业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积极招引低能耗、高科技、无污染的绿色环保项目。形成“产业基金-投资收益-生态修复”的良性循环。

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南湖。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采煤沉陷区治理后的南湖。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3.0模式

成立专业公司 引领市场资本积极参与

朔西湖位于淮北市杜集区,原是上世纪70年代朔里煤矿开采形成的14500亩的采煤沉陷区。沉陷区治理离不开政府投资,但光靠财政资金投入毕竟有限,需要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为治理这一生态“疮疤”,2017年12月,淮北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朔西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项目,大胆改变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以“国企引领投资、区企充分进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方法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市场化模式。

淮北在安徽率先出台《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办法》,推动治理由财政投资的单一结构向市场化投入的多元格局转变。依托采煤沉陷区这一独特“资源”,谋划朔西湖环境治理、杜集实验高级中学、繁华路等湖周边3条道路系列项目,以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奖补资金作为资本金,吸引市、区建投国有资本注资,成立专业化朔西湖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物业经营和资源开发工作,以1950万元商业流动贷款为过渡,获批13.5亿元国开行专项贷款,保障项目资金。  

在朔西湖治理中,杜集区努力通过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发展壮大的农业、工业等产业,为辖区居民就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实现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2000余户沉陷区群众喜获新居,同时,朔西湖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有效促进居民增收。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淮北交出一份绿色生态的美丽答卷,让过往增加了沉甸甸的历史厚重。

截至2020年底,淮北已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共治理沉陷区20.62万亩,治理率近50%,全国领先。新增耕地10多万亩,解决了20多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难题;新增建设用地3万多亩,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紧缺困境。搬迁村庄498个,实现了20多万沉陷区群众的安居梦。形成湖泊水域5万多亩,打造形成南湖、乾隆湖、绿金湖、碳谷湖、古乐湖、朔西湖等六大湖泊,城市中心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带,既为淮水北调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蓄水库容,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气候,使淮北人民“拥湖发展梦”从蓝图变为现实。

淮北石榴小镇。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淮北石榴小镇。淮北市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让淮北备受瞩目。

2019年淮北市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2020年,淮北市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PPP项目入选被自然资源部列为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淮北市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2021年11月,淮北采煤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荣获国家工程优质奖——鲁班奖,这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沉陷区治理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届届淮北市委市政府久久为功、矢志不渝,一代代淮北人民众志成城、拼搏奋进,造就了这座皖北小城的生态传奇。

山河皆入景,所见皆是画。一个更加青绿、更为靓丽的淮北,正款款而来!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