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安徽十年图鉴——科创

2022年08月29日07:34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 “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 “栽树工程”,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由10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连续10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潘建伟.jpg

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12年8月9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以封面标题形式刊发中科大重大科技进展,潘建伟院士领导的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而且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当年,中科大先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亮度、纯度最佳的8光子纠缠态和存储综合性能最好的量子存储器。

2021托卡马克.jpg

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本报记者 徐旻昊 摄

2013年5月,中科大宣布星地量子通信首次实现地面验证,为发射量子卫星建立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技术基础。9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与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托卡马克实验装置DIII-D,首次联合实验并获得成功。 12月,低温探测器、激光高度计、新型“减震器”等一系列安徽科研院所的新技术助推嫦娥三号飞天落月。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新型显示产业和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成为国家试点。

2013超薄玻璃基板.jpg

从2013年开始,蚌埠中显依托中建材蚌埠玻璃院全力攻关超薄玻璃,短短10个月内便完成了0.3毫米至1.1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全系列的成功生产,创造了国内外同类超薄浮法电子玻璃生产线系列良品下线速度的新纪录。2018年4月,成功量产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资料照片)

2014年1月10日,中科大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完成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问鼎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完成的“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全国第二个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安徽省出台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政策。

2015科大一环.jpg

2015年11月3日,在中科大西校区,“科大一环”KTX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进行放电运行调试以及物理实验。 本报记者 温沁 摄

2015年,安徽省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一批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主持完成的“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安徽省继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辅助加热系统”及“合肥光源”重大改造项目相继通过验收,我国首台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科大一环”建成运行,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启动运行。

201709京沪干线.jpg

2016年底,由中科大作为项目主体承建的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线贯通,并于2017年9月29日正式开通。 本报记者 徐旻昊 摄

2016年8月16日,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主导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当年底,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全线贯通。

“安徽创新”不断助力我国科技进步。中国电科38所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照亮”神舟回家路;中国电科43所为天宫二号、神舟飞船等多个系统提供抗辐照电源、温度变换器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目前,安徽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61个,在量子通信、“东方超环”核聚变装置、稳态强磁场超强混合磁体装置、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重大科技成果。

2017京东方.jpg

合肥京东方10.5代线生产场景。本报记者 李博 摄

2017年,安徽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量子计算、热核聚变、稳态强磁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

12月20日,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BOE(京东方)合肥10.5代TFT-LCD生产线投产,标志着安徽在全球显示领域已成为领跑者,作为全球最大尺寸液晶显示生产线,京东方10.5代线智能化和核心工艺技术均达到业界最高水平。

中国电科38所发布完全自主设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芯片,每秒千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性能同类产品最强,单核性能超过国际市场上同类芯片性能2.5倍,充分验证了国产处理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018魂芯二代A.jpg

“魂芯二号A”芯片。(资料照片)

2018年,安徽省深入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启动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安徽省实验室等10家实验室、人工智能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10家创新中心。

2019年9月20日,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在合肥投产,标志我国在内存芯片领域实现量产技术突破,拥有了这一关键战略性元器件的自主产能。

2019年4月24日,安徽创新馆开馆。

2021九章.jpg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光量子干涉实物图。(新华社发)

2020年12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量子计算研究进展,中科大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2021年10月,中科大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问世,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运算速度刷新世界纪录。 12月30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继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后,再创新的世界纪录,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武长鹏 汝平)

2022稳态强磁场.jpg

2022年8月12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产生了45.2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刷新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本报记者 徐旻昊 摄

(责编:范晓琳、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