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建工:让工地更智慧 让施工更绿色

苗子健
2022年08月29日17:35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提到建筑工地,你首先会想到怎样的场景?随风飞扬的尘土,杂乱堆放的材料……现如今,经过智慧化、绿色化改造之后的建筑工地,一定会颠覆你的想象。

走进蚌埠市公安局“三个基地”项目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地中心的花园式绿化。当天飘着小雨,雨滴落入花园的池塘中,另水面荡起涟漪。碧绿的草坪上,小草滋润地舒展着叶子。实现穿过花园,远处的建筑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几台塔吊有条不紊地运送材料。

环境优美的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环境优美的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三个基地”项目是蚌埠市公安局民警训练基地、警察培训学校及警犬训练基地三部分,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综合楼等17栋单体,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我们从项目启动之时,就确定了绿化先行的方案,把工地打造得像公园,在这种环境下干活,更让人心情舒畅,后期交付时,业主直接就可以享受成熟的绿化。”该项目党支部书记徐志刚告诉记者,之所以敢这么干,要归功于他们采用了智能工地管理系统和装配式建筑方式。

据了解,为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项目施工方依托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施工现场智能监控体系,搭建智慧工地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管控,为项目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每天上下班,只需要在大门口的闸机上刷脸,系统就自动记录下我的工时,结算工资一分都不会差。”工人张师傅笑着说,进入工地刷脸的同时,系统还会检测是否佩戴安全帽,为施工安全又增加了一道防线。

通过智能终端设备构建的劳务实名制管理模块,可实现对劳务工人从安全教育、门禁录入、考勤汇总、造册工资、安全预警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在考试培训、电子合同都需要工人电子签名,增加材料可信度。同时,显著提升了项目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了恶意讨薪问题发生。

除此之外,机械管理模块采用也人脸自动识别技术,人机对应,在塔机运行时实行全程监测,实时预警和报警,形成运行记录便于问题追溯。在物料验收过程中,可实现对司机、车辆、过磅员的全程留影,有效防止作弊行为。

在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测系统,还结合AI分析技术对人员违规操作和其他险情进行实时预警,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环境监测、用电监测等模块,能全天候、多方位、不间断对环境指标、用电能耗等进行远程监控,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精细化管理。

“分布在工地各处的扬尘监测设备一旦监测到PM数据达到阀值,就会联动自控喷淋的扬尘防治系统,实现扬尘污染防治。”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智慧化平台的应用,解决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问题,而装配式建筑的大量使用,则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建材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早在2014年,安徽建工集团就开始谋划由传统建造方式向绿色建筑产业现代化新业态模式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绿色装配式建筑,在安徽省内率先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同时和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安徽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研究院,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

蚌埠市公安局“三个基地”项目,装配式建筑占比超过50%。其依托安徽建工集团位于蚌埠的嘉和建筑产业园,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部品部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目前,集团已完成肥东、吴山、蚌埠、芜湖等基地建设,正在布局六安、铜陵等基地,实现联动发展。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在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节能节材、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建筑品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今后我们将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的占比,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迈进。”安徽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