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2022年03月31日11:0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明中都遗址。安徽省文物局供图
明中都遗址。安徽省文物局供图

人民网合肥3月31日电(杨赛君)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网络会议形式在北京举行。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评委投票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据悉,本届评选推介活动共收到32个参评考古项目,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出10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为: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兴建的都城。洪武二年(1369年)诏建,六年后以“劳费”为由罢建时已初具都城规模。城址由三重城垣构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垣、宫殿、坛庙、中央官署、军事设施,与路网、水系及建城时的窑址、石料厂等遗存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1982年,其核心部分明中都皇故城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3年,以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订了《明中都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4年启动明中都的考古勘探工作;2015年正式开始发掘。近年来,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山东大学等单位合作,本着“最小面积”“最少破坏”“展示优先”的发掘原则,对明中都遗址开展持续的考古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通过勘探和发掘,城址的布局日渐清晰,承天门、东华门、外金水桥等多组单体建筑遗存的形制和结构逐步得到揭示。在此基础上,2021年重点开展了涂山门遗址和前朝区核心宫殿基址的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约2100平方米。

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的形态因史料记载不详而一直成谜,2015-2021年的发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解决了40余年来的猜测和争论,极大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其中,宫殿布局和结构的廓清弥补了宋元到明清时期宫殿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材料,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城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作用。其主体宫殿对元代宫殿制度、规划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并对明代南北两京宫城规划模式的生成过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充分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