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大棚养蚕“织”出好日子
初冬时节,走进岳西县青天乡界岭村桑蚕基地,只见3座现代化的大棚建在桑树园中,十分醒目。“大棚养蚕可省不少事,这建了自动撒桑叶的滑道,一个工人就能轻松完成整棚蚕宝宝的喂养。”界岭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春饶有兴致地介绍,今年村里借助县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支持,流转了220亩土地种起了桑树,建了3个大棚,实现了产业发展模式的新迈进。
栽桑养蚕是青天乡传统产业,全乡现有桑园5000多亩,年均养蚕6100多盒,产值达1400万元。受技术和场地的限制,过去养蚕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益不明显。为了破解这一发展难题,今年该县农业农村局大力协助相关主体拓展蚕桑产业链,制定了产业链图、区域分布图、技术路线图和应用领域图,谋划实施一批以基地建设、智能蚕桑、丝绸智造等重点项目为引领的全产业链项目。青天乡抓住机遇,一边联合农业农村部门举办专题培训,提高村“两委”干部的发展意识,一边积极推广大棚养蚕技术,实行智能化、规模化养蚕。
界岭村顺势率先在乡里流转土地栽桑树,建养蚕大棚。如今,村里成片的桑园有专人定期施肥除草,不用担心桑叶质量,另外大棚里的温度湿度较均衡,还大大降低了蚕的发病率。而利用蚕棚、电动轨道等自动化养蚕设备,除人工采桑、摘茧之外,所有的养蚕工序都基本实现自动化,相比过去传统的养蚕模式,效率翻了好几番。“在县农业部门及乡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70万元的产业政策资金,这才有了如今的项目好‘钱景’!”王长春介绍,村里3座大棚一次性可养蚕种60盒,每年可养4茬,年经营性收入60多万元。此外,规模化养蚕还能吸纳村里40人就业,今年以来发放务工人员工资近2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约在40万元。
为了帮助青天乡解决蚕茧收购价格不稳定的问题,岳西县农业农村局多次上门联系县内的蚕丝加工企业,为大棚养蚕确定了20元/斤蚕茧的保底收购价。“去年蚕茧价格跌到15元/斤,大伙算下来都赚不到啥钱,现在价格稳了没有后顾之忧了。”王长春高兴地说,明年村里将继续扩大规模,再建设3个养蚕大棚,预计到2023年桑树成林期,6个养蚕大棚将会达到150万元左右的年产值。
随着今年全县众多乡镇“试水”现代化养蚕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岳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县将继续推广“适宜品种+设施蚕房+轨道给桑+自动上蔟+机械采茧”为特征的蚕桑高效省力化种养技术体系,同时开展智慧桑蚕养殖系统试点和小蚕饲料育和全龄饲料育试验,稳步提高蚕桑机械化利用程度,提升桑蚕种养水平。(记者 洪放 通讯员 徐进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