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我的退役故事
査袁钢:用心坚守大美黄山

查袁钢,1978年12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12月退役,在部队因表现出色,曾被评为“优秀士兵”。
退役后,他先在家务农,2002年3月来到黄山风景区,从在南大门综治组当一名执法队员,到如今担任综合执法局云谷综治组综合执法中队中队长,扎根景区近20年,他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过硬作风,用躬身实践诠释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无私的奉献和对黄山的热爱,竖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因表现出色,2006年开始每年都被综合执法局评为优秀综合执法队员或优秀共产党员,并在近期荣获了2021年黄山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日常工作尽善尽美
作为黄山风景区的一名稽查人员,查袁钢的日常工作主要就是维持景区秩序、参与紧急救援和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等,每一项工作他都认真对待。他坚持每日带领综合执法队员巡查,在执勤中积极做好旅游秩序维护、室外吸烟管理、游客进山引导、旅游义务咨询服务、“问题”证件协查、肩运队员现场监管,游客帮助服务等。每天上班的时间与早晨索道运行时间同步,下班时间和新国线最后一班车离开云谷寺为准。
在综合执法局和综治组组织的摸山踏查、冷点冷线巡查等工作活动中,都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是综合执法队员参加此类活动最多的一个,对黄山未开发开放区域的地形地貌了解较全,为应急搜寻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增强了在丛林行径实践经验。在巡查中还发现了被人们遗忘的“仙灯洞古遗址”和盥手捧日、一径犹龙等在黄山志中都无法确定位置的摩崖石刻。
急难险重勇当先锋
2017年10月7日傍晚6点,一名北京游客在在距离云谷寺4公里多的入胜亭处突发心脏病,急需救援。接报后,查袁钢二话不说带着手电筒就向入胜亭奔去,四公里多山路全部是阶梯陡峭的上坡台阶,加之深秋的云谷寺夜晚温度非常低,查袁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山风吹过,袭来阵阵寒意,在得知该游客已经出现了休克症状后,他与同事们更是咬紧牙关,全速向入胜亭赶去。到达现场后,他根据医生诊断和多年的救援经验,和同事一起将该游客用衣服绑在轿子上抬下山,时间就是生命,终于在晚上9点50将该游客送上救护车。得益于他与同事们的火速救援,游客脱离了生命危险。
参加工作以来,查袁钢共参与类似的救援任务五百余次,每次一接到指令,他都二话不说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并负责协调救援力量、现场救援情况收集、救援信息上报等工作,没有一次因救援不力引起不良后果或受到上级领导批评以及求助游客投诉。
对待他人热诚真心
查袁钢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身边同事,云谷综治组位于海拔900多米的半山腰,生活不是很方便,他每次有机会下山,总想着购置一些组里缺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他总是坚守在单位,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事,来到黄山风景区工作了将近二十个年头,竟从来没有回黟县老家过过一个春节。他笑着说:“对这座山有感情啦,云谷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在哪过年都一样嘛。”
2020年5月25日清晨,辖区环卫工人小鲁在工作时意外被铁皮划伤了手掌,伤口很深、血流不止,他正巧在辖区里巡逻,看到这一幕立即冲了过来,用自己的衣服给小鲁把伤口包扎好、把血止住,同时赶紧联系救护车,及时将小鲁送往急救中心救治,这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2020年6月的一个雨夜,在景区工作的同事王志军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因为暴雨,他在祁门老家的房子被淹。查袁钢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开车带着王志军连夜赶往祁门,帮助他将家中老人孩子安顿到安全的地方,并且冒着大雨,将家中的电器和重要物资抢救出来。王志军说:“我这个人比较不会说话,很多心里的感激之情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是老查,我的老大哥,我们全家都欠他一份恩情。”(黄亚明、周晓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