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滁州:科技筑起“高压网” 治超按下“快进键”

2021年11月03日17:0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滁州11月3日电(周坤)一直以来,车辆超限超载都是交通问题顽瘴痼疾。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以“非现场执法”提升交通运输执法效能,以信息化监管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用科技赋能开启治超新征程。

11月3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在滁州市全椒县一段国道旁看到,一辆辆大货车有序行驶,前方路侧电子屏显示车辆牌照及称重信息,并对驾驶人员作出提示。

“如果大货车超限了,公路边的电子屏会变成红色,提醒货车司机存在违法行为,需要卸载改正,并到指定地点接受调查处理。”滁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说。

滁州市全椒县一处超限检测点。人民网 周坤摄

这是滁州市“不停车”非现场治超执法的一个场景,全程人工零操作,实现了不停车高效率检测,保障了道路通行安全顺畅。

滁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同碧介绍,今年滁州市投入592万元建设滁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智慧链(二期),并且投入3300万元新建非现场执法卡点11处,滁州市现有41个动态卡点,实现全区域动态监管“全覆盖、无盲区”。

如今,滁州市8个县(市、区)全面实施“非现场执法”,通过运用行政执法智慧链综合平台、货车车脸识别、布控追踪、预警监管以及市级治超平台等功能,通过GIS可视化地图,针对短途驳载、绕站避行等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全天候精准打击,对违法行为实施精确查处。

今年以来,滁州市共检查、检测车辆147.87万台次,查处超限车辆6890台,卸载货物5.774万吨,查处车货总重超75吨或超100%以上车辆227台,查处货源单位177户次,查处非法改装车辆810台,各项数据均位居安徽省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治超的被动局面。

“以前流动治超,一个治超点需要十几名执法人员3班倒,才能做到24小时值守,不仅执法难度大,人工成本高,还可能引发执法冲突问题。启用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系统后,不仅实现了‘机器换人’,还能有效遏制恶意冲卡、执法不严等情况。”金同碧说。

在科技赋能下,滁州治超实现了由“人海战术”向“科技智能”管理转变。金同碧表示,今后滁州市还将开发智慧链(三期)研发工程,力争达到全智能化、全可视化,实现网络化、网格化管控“全覆盖”,推动滁州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