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宿州泗县:“人才+产业”融合 撬动乡村振兴大杠杆

2021年11月02日16:1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噔噔、噔噔噔……”这是近几个月来,泗县瓦坊镇新型私营企业厂房中电动缝纫机传出来的马达声。

“镇里单独请专家给我们培训,锻炼了三四个月,我这缝纫技术就达到熟练水平了。”留守在厂务工的韩玉高兴地说着。

走进泗县瓦坊街佐晨家纺厂新建的工厂车间,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这是该镇实施融合“双向人才+产业”举措后,乡村人才充分发挥了潜力,乡村产业振兴有了厚实的人才保障。

搭建孕育平台,培养“本土人才”

瓦坊镇没有工业厂矿和成熟的旅游资源,多年来广大群众的收入来源以粮食作物和家禽牲畜饲养为主。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不满足现有土地和家庭养殖的微薄收入,大部分青壮年和技术能手选择外出务工、创业。仍有一部分赋闲在家的留守妇女和少数青壮年无事可做,浪费了人才资源。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瓦坊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决定立足本地资源,搭建孕育平台,实施多元化培训措施,积极协调县人社、农业、残联、妇联等部门组织专家到镇村开展缝纫、电焊工、手工艺、泥瓦工、木工、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激活各类“本土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初步统计,该镇今年已有3000余名青壮年、留守妇女、残疾人参加各类培训近40场次。企业还采取边教边学边干的一带一互相帮带方式,对培训出来的“本土人才”先重点推荐到本镇企业上班,并向县城和外地企业推荐电焊工、木工等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引回“在外人才+产业”

“我以前是在外地办厂,村干部常打电话跟我说,瓦坊段彩虹大道全面通车了,再也不愁发货困难了,而且家里营商环境更好了,单房租一年就省下了5万多元。”6月份回乡创办佐臣床上四件套家纺厂的张杰一脸兴奋地说。

“我们镇在外创业当老板的‘能人’较多,邀请他们在家乡办分厂或直接返乡创业办厂,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一条非常好的办法。”据该镇镇长李勤介绍,该镇将在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积极寻求与长三角地区快速融合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在外老板”的才智和人脉,在找准发展重点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路子上下足功夫。

目前,该镇像张杰一样回乡开办四件套、服装、小手工艺等类型加工厂20余家,他们对家乡的营商环境非常满意,都满怀信心将在家乡持续发展这些新兴产业。

融合双向人才,发挥产业“联姻效应”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最基层乡镇一级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但要全力培养本土人才,还要持续优化优质营商环境,铺垫留得住人才、扎根住产业的土壤,更要大力度引资引才引智,寻求人才与产业与发达地区的产业链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瓦坊镇立足本地资源,开拓创新,积极谋划延伸“双招双引”措施,寻求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快车接轨,创新乡村人才和产业融合工作机制,采取“六个主动”举措,铆足干劲在“人才”上做好“产业”文章,创造留得住和吸引更多的在外人才返乡创办企业的条件,通过更多的“家门前”微小企业来激发更多地乡村本土人才活力,通过产业联姻,实现“人才+企业”融合发展。

“我们镇紧紧跟着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步伐,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强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进程,强化‘双向’人才融合措施,充分发挥产业联姻效应,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力争打造义乌、上海等大型批发市场小商品的‘新型生产基地’,为实现人才兴镇,产业强镇开足强劲马力,撬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大杠杆。”泗县瓦坊镇党委书记刘琪信心十足地说。(曹伟)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