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年看点】
合肥市庐江县:创新引领,争当长三角“上进生”

庐江县,合肥的“南大门”,也是合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以往提到庐江,通常绕不开三个关键词——周瑜故里、温泉之乡、资源大县。这三个关键词分别代表着庐江厚重的人文历史、独特的旅游资源、坚实的发展支撑。
在“融入大合肥、对接沪苏浙”的大背景下,庐江还希望能给自己贴上一个新标签——“长三角的上进生”。
“十三五”期间,庐江县域经济总量达到481.4亿元、居全省第8位。未来五年,庐江将牟足干劲打造“千亿县”。从481亿到突破1000亿,庐江县未来五年“全省争五强、全国冲百强”的底气在哪里?
底气来自于庐江发展思路的转变。
思路转变,乡村振兴
在庐江县同大镇,各类米、面、油生产线基础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搭建中,未来这里将成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的重大粮油综合加工基地。益海嘉里方面相关负责人孙丰银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庐江自然资源丰富,土壤十分适合培育优质的米面油生产原料,如果将这里打造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未来发展潜力将不可小觑。
正在建设的金龙鱼面粉车间。人民网 胡雨松摄
什么是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简单来说,就是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对农作物从播种、施肥、撒药、收获的全过程实行统一标准。有了统一标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同大镇镇长项多银介绍,同大镇目前有5万6千亩农田,如果都按照农业标准化进行生产,农产品附加值能增多30%至40%,农民到手收入能提升10%以上。“这对我们镇,乃至我们全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是具有冲击力的,未来庐江必然会将拿出更多更加优质的高级农产品,成为合肥地区重要的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项多银说。
思路改变也为庐江带来产业发展与转型,这也为庐江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庐江立足优越的自然风光和美丽乡村资源,坚持规划引领,盘活存量资源,实现“长藤结瓜”式规模效应,唱响“乡村旅游到庐江”品牌,把高颜值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重点建设“三山一湖、三寨一海”旅游景区,推动汤池、冶父山、矾山等旅游资源开发,“长藤结瓜”式发展汤池、万山、柯坦民宿群,精心打造“网红打卡点”,打造合肥乃至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
位于黄山寨的小满田塍田园综合体已成为当地最火热的旅游服务综合体,游客除了能亲近自然,观赏苗木花卉、体验瓜果采摘,还可以在景区内进行研学活动,体验特色蝴蝶博物馆等项目。景区兴起也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管理人员黄小燕介绍,景区成立后,村里曾经闲置的荒地都被利用起来,老人也都进入景区打工,一天收入就有近百元,“村里有了旅游项目,村民鼓足干劲,精神面貌也跟原来大不相同”。
小满田塍田园综合体。人民网 胡雨松摄
服务创新,发展图新
庐江县委书记许华为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在新形势下,唯有用新思路才能解决新问题。庐江各镇(园区)、各单位纷纷“走出去”,到沪苏浙一线考察学习,深入开展“对标提升”活动,采取“拿来主义”,全方位学、综合性比、有方向赶,深度对标沪苏浙发展理念、发展标准、发展质量,积极谋划、深入思考、研究对策。
在庐江,公务员已经成了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许华为介绍,庐江正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包联企业,设立重点项目首席“勤务员”,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和“零距离”为企服务,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为企业包办“墙外事”,让企业安心办好“墙内事”,力促广大企业心无旁骛做好主业、做强实业。
在“融入大合肥、对接沪苏浙”的大背景下,庐江县正充分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着力补齐“工业短腿”,打造具有地区竞争力、对外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今年1—8月份,庐江县全县新签约项目59个、协议投资605.8亿元,成功引进上海格派三元前驱体、山东玲珑轮胎等项目。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获批省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全省最大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安德利、龙磁、大地熊成功上市,荣获全省“工业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表彰。
合庐产业新城作为合肥滨湖科学城和合肥南部增长翼的重要载体、国家级农高区的展示窗口、融入主城发展的重要空间,也是促进庐江实现“全省争五强、全国冲百强”目标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合庐产业新城将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四大产业,同时围绕“农创高地、智造新区、活力新城”的目标愿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有机食品两大特色产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