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芜湖

十二条硬核举措细则落地!芜湖全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08月30日18:1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在50%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创建50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记者从芜湖市教育局获悉,芜湖市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城市能级为总目标,针对芜湖市教育的“入园贵”、“优不优”、“同质化”、“培训乱”、“教师忙”、“作业多”、“家长累”、“接娃难”、“睡眠少”、“体质弱”、“抗压差”、“手机控”等12个问题对症施策、精准发力,提出了《芜湖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实施导则》,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社会期待,把基础教育作为基本民生和未来工程,加快补齐教育领域短板弱项,推动芜湖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小学“双减”保驾护航,让教育成为江城人民城市建设的幸福样本,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据悉,今年三月份,芜湖市出台《芜湖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对2021年教育改革发展重点进行部署,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心理健康和体质等多方面管理,以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改革的方向有了,但如何使教育发展改革真正落地落细?今年以来,芜湖市通过征求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在《十二条》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市实际,从强化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等多角度研究制定出台了《芜湖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实施导则》,将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常态化督导工作,细化12条具体举措,通过找准“小切口”、打好“组合拳”,确保“双减”政策在芜湖落地见效,为芜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用实践践行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也用行动践行着“人民教育为人民”的不变初心。

据介绍,“芜湖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实施导则”将于近期推送至学校层面,成为芜湖市各大学校落细落实“五项管理”的指导手册。

关注解决“入园贵”的问题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的办园体系,解决“入园贵”问题。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在50%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合理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加强无证园治理。

落实举措:

1.大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小区配套园一律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支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引导民办园普惠性发展。

2.着力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持续推进科学保教;坚决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鼓励集团化办园。

3.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幼儿园专任教师补充力度;完善幼教职称评聘制度;加强幼教师资培训;加强名园长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

4.着力规范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制定《芜湖市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修订普惠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完善成本分担体系,合理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合理制定普惠园收费标准。

关注解决“优不优”的问题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解决义务教育“优不优”问题。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快有关区域中小学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智慧学校建设。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鼓励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集团化办学,全面推进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

落实举措:

1.加快推动中心城区18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切实提高学校服务供给能力。2.全面推进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大乡村教育集团化覆盖,加强城市薄弱学校扶持力度,全力推进新建学校优质办学。到2022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力争达到60%;到2025年,优质教育资源力争达到全覆盖。3.支持繁昌区率先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关注解决“同质化”的问题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化发展,解决发展“同质化”问题。有计划创建一批特色示范高中。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高考改革,努力让普通高中学生升学发展有渠道、个性成长有方向。

落实举措:

1.制定《芜湖市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能力评估标准<试行>》,严格按照“申报一所、审核一所” ,“成熟一所、创建一所”的思路,结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选择部分具有特色办学基础的普通高中学校,积极推进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2.支持四所普通高中申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芜湖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

3.积极稳妥推进新高考背景下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关注解决“培训乱”的问题

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解决好校外“培训乱”问题。切实落实县区属地管理责任。发挥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突出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中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职业道德失范、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对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加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培训机构,严肃处理。推动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

落实举措:

1.加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切实落实县市区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和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2.依托教育部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实时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和学科类培训班详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构建以专项治理、网格化巡查监管和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突出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中唯利是图、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对开展“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加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培训机构,严肃处理。按照“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工作要求,坚持疏堵结合,分类分步治理,促进校外培训市场规范。

4.加强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机制,防止随意涨价、提前收费,降低举办者单方面终止培训,卷款走人的风险,以保障消费者利益。

5.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推行使用规范性合同文本,对于培训机构利用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法定权利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6.加强行业自律,推进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和自我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自觉落实相关要求,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良好环境。

关注解决“教师忙”的问题

题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切实解决好“教师忙”的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相关报表填写、社会事务进校园等,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

落实举措:

1.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

2.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

3.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

4.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

关注解决“作业多”的问题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实施减负增效行动,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中小学校和学生评价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解决“作业多”问题。加强对各学段作业指导与监测,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努力做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落实举措:

1.建立全市中小学课外作业监测和公示制度。采取集中监测、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电话访问、暗访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学生课外作业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2.全面实施中小学作业管理“六要”“六不得” “六要”(1)要建立作业监管统筹协调机制。(2)要加强作业布置质量研究。(3)要注重作业总量的学科平衡。(4)要控制作业完成总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5)要建立作业管理家校社会协同机制。(6)要加强教师作业管理工作考核。

“六不得”

(1)不得布置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2)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3)不得布置超过时长要求的作业。(4)不得布置要求家长检查或代为评改的作业。(5)不得布置统一的网络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的作业。(6)不得布置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

关注解决“家长累”的问题

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厘清家校责任边界,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着力解决“家长累”的问题。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落实举措:

1.严格执行中小学作业管理“六要”“六不得”操作。

2.加强宣传引导,不得引导家长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学校和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合作,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家校互动平台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教育观和成才观。

关注解决“接娃难”的问题

全面实施“三心工程”

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放心午餐、安心午休和爱心托管“三心工程”,统筹解决学生家长按时接送难、午餐午休难、课后管理难的揪心事、烦心事,切实提高中小学服务保障能力。构建多种形式的放心午餐供应体系;改扩建学校环境,充分利用学校条件,确保学生安心午休;充分利用好各类校内外资源,借力“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和“阳光云课”,创新工作方式,全力保障课后服务开展,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落实举措:

1.实施校车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及学校,对有需求的学生开展校车接送服务,并加强校车安全规范管理。

2.放心午餐服务。有食堂的中小学可采用食堂供餐;不具备条件开办食堂的学校,根据需求由学校、学生监护人代表自行按照竞争方式从符合资质配餐单位中遴选确定配餐企业。

3.安心午休服务。非寄宿制学校学生校内午休主要通过在教室简易午休解决。推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在午休时间向学生开放,根据条件配备午休相关设施,也可安排适宜的活动,丰富学生午间生活。

4.爱心托管服务。凡正常放学后有托管需求的学生,由家长自愿提出书面申请并与学校签订委托服务协议,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校内外资源,借力“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和“阳光云课”,创新工作方式,全力保障课后服务开展,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关注解决“睡眠少”的问题

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解决中小学生“睡眠少”问题。加大对中小学生作息时间检查、抽查力度,坚决纠正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保证中小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努力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

落实举措:

1.明确学生睡眠要求。要实现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2.规范学校课时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的规定。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3.开展作息宣传指导。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合理确定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

4.探索实施学生午睡管理。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午休形式,创造午睡条件,推进学校空间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优化教室布局、利用图书馆、小剧场、专用教室、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创设学生午休条件,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5.实施睡眠监测与干预。鼓励县市区和学校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睡眠监测。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形成针对性举措。

6.构建中小学睡眠管理协同体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关注解决“体质弱”的问题

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实施体教融合行动,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重点解决“小胖墩”、“小眼镜”、“体质弱”问题。开齐开足体育课,推进体育艺术2+1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建设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和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落实举措:

1.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积极提升每天锻炼一小时质量。各学段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实现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2.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要严格落实《芜湖市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

3.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按照国家要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一次学生体质测试,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率100%,优良率不低于50%、合格率不低于98%。

4.深入实施健康生活试点项目。以学校为主体,调动家庭、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合理膳食营养、科学运动、心理疏导等干预方式,降低区域内学生肥胖率,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关注解决“抗压差”的问题

题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中小学生“抗压差”问题。坚持“教育为先、家校协同、院校结合、社会共治”的原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严格落实课时的要求。建立健全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制度,建立实施“面对面”、“一对一”心理谈话制度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双一百”工程,持续开展心理健康状态摸排、知识讲座、专题培训等心理健康教育“六个一”专项活动。

落实举措:

1.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各校要严格按照《芜湖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不断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双一百”工程。到2023年,实现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覆盖率100%,中小学校、幼儿园专兼职心理教师覆盖率100%,创建50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六个一”专项活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状态摸排、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不良的苗头,及时疏导关爱。

4.开展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围绕“稳固学校阵地行动、优化培养环境行动、筑牢家庭教育防线行动”三个行动,做好“进行大普查、组织班队会、说说心里话、上好心理课、做好重点帮、开展实践活动、印发一封信、开展大家访、召开家长会”等13项工作。

关注解决“手机控”的问题

确保手机管理落实见效

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解决中小学生“手机控”问题。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保护学生视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落实举措:

1.实施分类管理。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寄宿制学校学生有限使用手机。

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要制定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班团队会、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一禁了之”等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设备的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4.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明确要求,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

(奚璟 图片来自芜湖传媒中心)

(责编:吴西露、宫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