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定远“农民天团”:追梦十一年 “舞”出精彩人生

2021年08月18日10:3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跳跃、起伏、翻滚、旋转……九名身手矫健的舞龙队员们手擎一条彩龙在“龙珠”的引领下快速奔跑,不断变换着龙的形状,将龙的形态演绎得活灵活现。

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线上展演。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线上展演项目,来自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舞龙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支入围此次全运会广场龙舞全国农村乡镇组十强,进入决赛。

这群平均年龄已经54岁的舞龙队员,来自农村基层,出身农民或者商户,他们用十一年的拼搏和付出,从对舞龙的一腔热爱,直到跻身全国水平最高的赛事。

传承

“定远县池河镇耍龙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并在康熙年间达到顶峰。‘二龙戏蛛’就是从那个时候演变而来的。在40多年前,这一传统习俗却不知何种原因消失了。”谈及池河舞龙40多年来近乎失传的困境,池河镇文化站长李学兵是既惋惜又焦虑。

2010年10月,李学兵凭借着二十多年对池河文化事业的研究,极力主张要发展池河舞龙文化,池河镇党委遂决定重振本地消失40多年的舞龙这一民俗表演。

重振舞龙,首要难题就是组建队伍,这让李学兵费了不少脑筋。“你热爱舞龙吗?”“愿意参加舞龙队吗?”李学兵挨家按户的敲门,想要组建一支真正热爱舞龙事业的队伍。

当时48岁的李世玉接到舞龙队邀请时很是激动:“小时候我家离文化馆就三四十米,天天去看耍龙,当时就在想要是我也能耍就好了,现在终于有这个机会,我要参加!”

“我参加!”“我也参加!”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学兵一共找到了21位队员。他们有的是在家务农的农民,有的是在本地经营的个体户。

舞龙的成员一般均为男性,为了让该节目有新的亮点,集思广益后,李学兵做出大胆决定,成立女子舞龙队。由此,这支21个人的舞龙队,分为一支男队、一支女队。

为了将传统节目“二龙戏蛛”完整呈现,李学兵还找到了已九十岁高龄的“二龙戏蛛”传承人王再善及民间老艺人马国队、李士友、李胜祥等现场指导,总算是将队伍组建了起来。

日常训练。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起航

万事开头难。舞龙队员们训练过程比想象中要难得多,而龙头则是舞龙队最重要的工作,刚开始练的时候,大家都习惯把舞龙的竹竿握得太紧,导致大部分人在训练第一天手上就起水泡。更艰苦的是女子舞龙队,由于力量不足,“娘子军”们不得不加强力量训练。

通过不懈努力,队员们还创新出“盘龙”“龙翻身”“团龙起伏”等多种造型。

四个月的刻苦训练小有收获。2011年初,池河镇舞龙队接到了滁州琅琊山庙会的演出邀请,这是舞龙队第一次参加乡镇以外的大型演出。接下来的几年里,池河舞龙队参加了近百场演出和比赛,先后参加了中国滁州琅琊山庙会启动仪式、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首届中国滁州灯光音乐节……接二连三的荣誉,让队员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慢慢得到了回报。

安徽省第二届舞龙舞狮大赛。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突破

2018年,池河镇舞龙队报名参加了安徽省首届舞龙舞狮大赛。这次比赛,让舞龙队员们看到了差距。

原来,在比赛中大多数队伍都是使用伴奏带形式伴奏的,而池河镇舞龙队还在使用传统锣鼓伴奏,锣鼓伴奏的方式大大限制了池河舞龙的发展。于是,女队队长陈桂芝当即决定池河舞龙要发展、要创新,也要用伴奏带。这一决定引起了部分队员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锣鼓伴奏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不能忘本。这一分歧引发了队员们之间不小的讨论。

面对分歧,队长陈桂芝没有退缩,她找到队员,逐一做思想工作,告诉队员们池河舞龙要想走出去,就不能固守传统。最终,舞龙队达成了一致。

由锣鼓向伴奏带转变的任务,交给了队伍里“懂音乐”的杨华刚。杨华刚是男队的队长,平日里爱自己琢磨点音乐,他一点点摸索音乐节奏,花费了半个多月合成了舞龙伴奏。 “锣鼓伴奏可以根据队员们的节奏及时调整,容不得半点差错。”杨华刚解释道,“用伴奏带就对大家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完全不懂乐理的队员们是不小的挑战。”

经过一年的磨合,2019年,池河镇舞龙队以伴奏带形式再次站上安徽省第二届舞龙舞狮大赛,获得一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池河舞龙队表演的传统龙舞“二龙戏蛛”还被录入《中国影像方志》第541集《安徽卷定远篇》。至此,池河镇舞龙队的影响力也从池河这个小镇走出定远、走出安徽、走向全国。

进入决赛。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圆梦

2021年6月,池河镇舞龙队受到安徽省体育中心主办的安徽省社区广场舞选拔赛暨“我要上全运”活动的邀请,并最终成为进入全国农村乡镇组广场龙舞决赛十支队伍之一,这也是安徽省唯一一支进入此次全运会广场龙舞决赛的队伍。

进入决赛,对于队员们来说,既是成绩,又是挑战。

“我们之前都是表演传统舞龙,全运会要求竞技舞龙,然而竞技舞龙对体力和技巧都要求更高,这对第一次接触竞技舞龙的队员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李学兵解释道。

于是,舞龙队员们开始了为期16天、每天6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我们不是干活就是在舞龙。”为了参加集训,队员们不仅要克服家人的不理解、生活的压力,还有体力不支等许多难题。

“我家是卖牛羊肉的,参加集训就意味着店里要关门,妻子一开始是有不满的,但是我跟她说,能够参加全运会是多么骄傲的事情,损失点钱不算什么,钱以后都能赚。”队员杨其勇笑着说,“现在妻子也很支持我了!”

日前,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线上投票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着,池河舞龙队的表演收获了一大批得票。

“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我们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将舞龙文化传承下去,我很骄傲。”队长陈桂芝坚定地说,“舞龙在我们这一代,不能搞丢”。(周坤 王文 郑玉)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