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的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对城市和乡村发展有多重要?
2016年12月30日,安徽省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使用挂牌转让交易(以下简称为“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在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交,最终和县人民政府以每亩48万价格竞得金寨县人民政府转让的1009亩指标。
县与县之间完成的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当时在全省范围内尚属首例,自此也拉开了安徽省内市、县间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的大幕。
搭建平台助力脱贫攻坚
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这个名词看似专业拗口,但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单理解,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也就是说,在此模式下,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
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易事务科科长刘静介绍,在“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中,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这项政策在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同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自2016年起,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承担起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调剂挂牌转让的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先后出台了多个规范性文件,建立了省级交易平台,为参与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的双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查询和在线交易平台。截至2021年6月底,全省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已达到61批次,总成交面积6.94万亩,总成交金额约268.4亿元。全省17个扶贫重点县(区)参加到挂牌交易中,其中太湖、石台、阜南、萧县、霍邱、望江、临泉、金寨、颍东区等9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区成交面积达到3.37万亩,成交金额137.14亿元。
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与乡村间对于土地资源也产生了不同的用途。刘静表示,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政策的出台,建立起城乡之间的利益联结,对拉动一方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网安徽频道了解到,金寨县将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与增减挂政策相结合全面统筹推进,仅调剂给合肥市的指标约占59%达1.22万亩、取得交易资金51.26亿元,每亩近42万元。通过捆绑叠加多项扶持政策,加上易地扶贫搬迁、水库移民搬迁补助,极大地推动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解困。同时,指标交易到经济发达地区,为其良性发展提供了土地要素支持,在更大范围上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显化土地级差收益。
一举两得的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
合肥市是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积极参与者,截至目前,合肥市共外购金寨、岳西、太湖等地增减挂节余指标3.27万亩,支付指标调剂费126.4亿元。
购入超3万亩增减挂节余指标对合肥市的发展有何意义?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的出现,为城镇化发展解决了诸多难题,特别是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制于空间不足,许多产业集群难以落地。再加上城市人口多,所需配套的道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导致每年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需求量巨大。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目前,大多数城乡发展潜力区与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高度重叠,城镇化加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加优质耕地被挤占风险。
目前合肥市已经使用指标2.29万亩,其中住宅用地1.74万亩,学校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320亩,工业用地2833万亩,基础设施用地3270万亩,有了增减挂节余指标后,对于在建的重大项目,如量子中心、中科大、江淮学院等,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可以在第一时间安排节余指标予以保障,支持项目落地。
增减挂节余指标交易的出现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城镇化发展需要用地指标、空间规模,又落实了占补平衡,同时也给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带来持续的资金支持,有力促进当地发展。(胡雨松 方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