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定远:发展蓝图已“定” 乡村振兴不“远”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46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060元;25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村均2.3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0.55万元;安徽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实现“五年五好”,省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2年稳居“优秀县”行列……
一条条不断上扬的曲线、一张张绽放出幸福的笑脸、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这些都是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今,定远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正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定远县岱山镇的云上牧场。张健生摄
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动力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
定远县西卅店镇双桥村曾经是出名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成为老百姓致富的“摇篮”。“每天在厂里摘蘑菇离家近活又不累,挣的还不少……”家住双桥村的脱贫户林兆兰说起现在的生活,两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双桥村的巨变,源于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定远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依托资源禀赋和群众种养习惯,打造“猪、鹅、虾、草(秸秆)、菌”五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共享互利的特色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定远县炉桥高塘湖的特色鹅产业。王喜春摄
而林兆兰工作的安徽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施年产2万吨双孢蘑菇及11万吨堆肥工厂化生产项目,带动周边三个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已带动600人就业,带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并有效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食用菌生产。
特色产业托起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梦,正在给农民打开一扇扇增收的新大门。
如今,定远县已经编制完成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五大产业”规划,围绕规划谋划特色农产品加工及冷链保鲜物流等项目,今年共谋划项目6大类301个。
定远县百姓将丰收的粮食装进车里。张健生摄
“同时,我们还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建设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为阵地,以培育规上工业企业为目标,以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抓手,加快实施乡镇工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定远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劲松说。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卖得出”到“卖得好”,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定远县的特色产业日益兴旺,让乡村振兴底气更足。
生态宜居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感
新农村不光有新产业,还有新环境。
一排排新派徽式建筑,房前屋后花木成行。夕阳西下时,记者来到岗中新村。新农村里,再也见不到“炊烟袅袅”。大人忙忙碌碌,老人在村口的健身场健身,孩子在村中的小花园嬉戏……一派世外桃园的景象。
夕阳下的定远县岗中新村。王喜春摄
村民盛传宝夫妇正在院门口打扫卫生,看到记者,便热情地招呼进家里,两层楼房还有豁亮的后院。两口子种好地后就守着漂亮的小家,丈夫打打零工,妻子则在家刺十字绣,家里墙上挂满了艳丽的绣品。妻子说:“家里家外环境好,绣起花来也劲头足。”心满意足的村民还编起了顺口溜“有花有草环境好,有吃有喝生活好,有说有笑心情好”。
的确,留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家园,才能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眼下,正是定远县七里塘乡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游客不断。“现在环境好了,来玩的人更多了,一年有8万元以上的收入。”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子民乐滋滋地说。谁能想到,以前的七里塘乡只是偏远地区的一个闭塞村庄。
七里塘乡以新村新貌为依托,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村民王振强感慨:“如今再也看不见随处乱扔的垃圾、码放的杂物,再也闻不到河沟臭味。农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就像住在世外桃源。”
俯瞰定远县的美丽乡村。定远县委宣传供图
“在2020年已经建设的22个美丽乡村县级示范点基础上,再次选点打造44个县级示范点。”杨劲松说,今年以来,定远县全面开展村庄清洁“春季战役”和“夏季战役”,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让闲地变宝地、村庄变景区、民居变民宿。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定远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