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安徽石台:百岁老人一生守护红豆杉

2021年06月30日10:3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6月29日,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的一个农家小院中,100岁的邓长根老人坐在轮椅里,望着对面山上的一片红豆杉。山风轻拂,树影婆娑,林涛阵阵,老人眼里露出慈爱的光芒,像是在注视着自己的孩子。

6月19日,100岁的邓长根老人坐在轮椅里,深情地凝望着对面山上的那片红豆杉。舒春龙摄

从14岁开始,邓长根继承祖辈遗志,精心照料、培育红豆杉。80多年过去,他用自家祖坟旁两棵红豆杉的种子,培育出一片占地30亩、1000余株的红豆杉树林。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命名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百岁老人邓长根光荣入选。

一句话,一辈子,他是“红豆杉护卫神”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祖坟旁边的两棵红豆杉是爷爷和父亲心里的‘宝贝疙瘩’。有一次,爷爷指着它们对我说,这两棵树很稀罕,一定要保护好,党和国家以后用得上。”每当有人问起红豆杉的故事,原本沉默寡言的邓长根就会打开话匣子。而这段传奇的故事,总是从祖父的一句嘱咐开始。

邓长根所获荣誉奖牌。舒春龙摄

一句话,一辈子。从爷爷把红豆杉托付给他起,邓长根像这山上的红豆杉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小时候的邓长根经常爬上屋后的那座山头,摸摸树,培培土,生怕出一点意外。后来,他每年都会收集红豆杉的果实育成幼苗,然后像蚂蚁搬家那样,一棵一棵移栽到屋后的大山上。

2015年,时年94岁高龄的邓长根抚摸着他一辈子都在守护的红豆杉。汪皖平摄

上世纪七十年代,邓长根发现乡亲们烧柴、建房都会上山砍树,而被砍下的木材中就有红豆杉。邓长根自己搜集红豆杉的资料,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乡亲们被感动了,再也没有砍过红豆杉一根枝丫。

红豆杉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树皮含有抗癌物质——紫杉醇,红豆杉一度成为偷伐的对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山上的红豆杉越来越多,邓长根培育红豆杉的故事也不胫而走。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提出高价收购红豆杉,一棵成年红豆杉最高出价2万元。面对“一夜暴富”的诱惑,有人劝他:“那么多树,卖掉几棵也没什么。”邓长根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不卖。

80多年过去,两棵红豆杉繁衍成一片红豆杉树林。80多年里,只要不是恶劣天气,邓长根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巡山护林,下午4点钟再次上山巡查,一天跑上两个来回。一柄砍柴刀、一双解放鞋、一件护林服就是他全部装备。

1998年植树节前夕,石台县有关部门授予邓长根一块“红豆杉护卫神”的牌匾。2013年3月份,邓长根入选“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14年9月,邓长根获“安徽好人”提名。

2015年,时年94岁高龄的邓长根仰望着他一辈子都在守护的红豆杉,仿佛在和长大后的“孩子”说着心里话。汪皖平摄

青山在,人已老,一颗爱树护树的心却依旧年轻。94岁那年,邓长根在家人的陪同下,最后一次来到山上看树。老人走到一棵棵红豆杉下,伸出双手给它们丈量“腰身”。当他发现双手抱不过来的时候,忍不住开怀大笑:“老伙计,又长壮了,我可赶不上你咯。”

邓长根儿子邓学毛谨记家训继续守护那片红豆杉。舒春龙摄

随着邓长根年事已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巡山护林,守护红豆杉的“接力棒”传到了儿子邓学毛和孙子的手上。邓长根的小儿子邓学毛今年56岁,和老人一起生活。他回忆说,2014年以前,家里一共5口人,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月月入不敷出。虽然生活困难了些,但他们绝不打红豆杉的主意。老人深情地对邓学毛父子说:“我看护红豆杉这么多年,是因为小时候祖父对我的教诲,你们也要听长辈的话,一直守护好这片红豆杉。”

树成林,村成景,致富不忘谢党恩

如今,1000多棵红豆杉覆盖了整个山头,成为大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邓长根老人一家数代接力看护红豆杉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在邓长根老人的影响下,大山村的乡亲们对红豆杉有着很深的感情,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也是倍加爱护。虽然房前屋后就是大片的山场林木,乡亲们生火做饭用的是液化气、沼气,不去山上伐木砍柴;盖房建屋,宁愿到木材市场买木料,也不会破坏林木。这几年,村里确定了两名专职护林员,但还是有很多人主动当起了义务护林员,山上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前往察看,向村委会报告。

大山村的乡亲们把绿水青山当做宝贵财富,世世代代精心呵护,使得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绿水青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大山村乡亲们的“聚宝盆”“摇钱树”。

2014年,大山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户273人。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石台县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脱贫,大山村成为仙寓山景区的一部分。大山村还和陕西的紫阳和湖北的恩施并成为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土壤含硒量比一般地区高五到十倍。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大山村小住度假,亲近绿水青山,呼吸新鲜空气,购买富硒农产品。大山村的乡亲们靠山吃山,吃上了“旅游饭”。通过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大山村110户村民从事民宿与餐饮一体的“农家乐”,接待床位达2400个。全村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脱贫人口较2014年人均增收7000元,全部摘掉了“穷”帽子。

2014年,邓学毛家开起了农家乐。到2020年,他家的年收入比7年前增加了12万元。游客慕名而来,总是要站在小院里眺望那片红豆杉树林,聆听邓长根老人一生守护红豆杉的传奇。

眼看着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邓长根告诫小儿子,一定要记住,我们是革命烈士的后代,要念共产党的好,“按本分,守岁月;凭劳动,度春秋;讲党性,不忘本”。邓学毛让父亲放心,一定会像他一样,保护好红豆杉,传承好红色基因。(左平 舒春龙)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