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肥西之美】肥西农民自建民俗博物馆 保护传统乡土文化

【查看原图】

茶几、粮票、五斗橱、水车、石磨、纺棉车……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高店乡新河村,有个江淮民俗博物馆,与其它博物馆不同的是,这个博物馆建在农家院内。

走进肥西县高店乡江淮民俗博物馆,农耕气息扑面而来。近5000件各式各样的农具,仿佛带我们穿越到那个久远的年代。

王世准饶有兴致地展示人工拉磨的技艺。王晓飞摄

在博物馆创始人、新河村村民王世准看来,农业文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各类老物件都是这些文化的载体,私人收藏更像是一种乡愁的传承。

展馆一隅,展示大量农村生活用品。王晓飞摄

为了留存这些“记忆”,从2014年起,王世准开始收藏这些老物件。6年多时间,他收藏的老物件近5000件,分为四大类,包括犁、耙、耒、耜、锄、镰、石磨、水车等农耕用具;算盘、杆称、升、斗、斛等各类度量衡器具;斧、锯、刀、凿子、锤等工匠生产工具;桌、椅、床、盆、桶、箱、柜等生活用品。

这张床是该博物馆内价值最高的一件展品。王晓飞摄

谈起自建民俗博物馆的初衷,王世准说:“这些东西都是过去老百姓用过的,扔掉了太可惜,我想保存下来,给来参观的老一辈们回忆,同时给予年轻人教育意义,看看我们老一辈是怎样生活的,了解老一辈生活的艰辛。”

工分账本。王晓飞摄

王世准说,他想继续收藏更多的老物件,同时会扩大博物馆的规模,将老物件分门别类的摆放,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赵越 王晓飞 金萍萍)

相关阅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11月13日09:40
分享到:
(责编:关飞、常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