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亳州譙城區:傾心打造“熟人社區” 織密鄰裡“連心網”

2025年10月16日15:20 | 來源:亳州晚報
小字號

10月10日,薛閣街道馬元社區第五屆“‘戲’聚鄰裡 ‘鄰’聽幸福”鄰裡節活動現場。袁碩供圖

10月10日,薛閣街道馬元社區第五屆“‘戲’聚鄰裡 ‘鄰’聽幸福”鄰裡節活動現場。袁碩供圖

金秋時節,亳州市譙城區的很多社區格外熱鬧。薛閣街道馬元社區的文藝表演掌聲雷動,站前社區的中藥香包香氣氤氳,花戲樓社區的跳蚤市場人聲鼎沸……一場場以“10分愛”為主題的鄰裡節活動正在全區鋪開。

作為譙城區實施“熟人社區”計劃的重要載體,“10分愛”鄰裡節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精准服務,讓鄰居熟絡起來,讓社區熱鬧起來,用“十分”誠意架起鄰裡連心橋,為基層治理注入溫暖活力。

黨建引領聚合力 搭建共治大平台

基層治理成效如何,關鍵在黨建引領。譙城區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10分愛”鄰裡節全過程,將其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抓手,構建起“黨委統籌、街道主導、社區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從活動策劃到組織實施,各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成為鄰裡節的“主心骨”。

社區聯合黨建共建單位梳理服務資源,明確醫療咨詢、政策解讀等黨員志願服務崗,發動黨員骨干入戶摸排需求,針對老年人、青少年等群體制定差異化服務方案,列出服務清單,隨后篩選企業、社會組織、專業人才等優質力量建立“合伙人資源庫”,通過簽訂共建協議明確服務標准與協作機制﹔同時指派黨員聯絡員對接各類合伙人,確保服務精准落地,讓“黨建引領、鄰裡互助、社區和美”的理念落實到具體服務中。“在社區黨組織邀請下,我們每月參與鄰裡節義診,黨員聯絡員會提前告知居民健康需求重點,讓服務更對味。” 作為“社區合伙人”的醫療從業者白婷表示,黨組織的統籌協調讓資源與需求精准匹配,既提升了服務實效,也讓社會責任落到實處。

為讓活動精准對接群眾需求,各社區黨組織採取網格員走訪、微信群問詢等方式收集民意,按需“配菜”。從老年人急需的義診義剪,到年輕人關注的政策咨詢,再到孩子們喜愛的互動游戲,每一項活動都源於群眾的實際需求,讓鄰裡節真正成為“群眾想要的節日”。這種以黨建為引領、以民意為導向的組織模式,讓鄰裡節從“社區辦活動”變成“大家辦節日”,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特色活動暖民心 鄰裡情誼日漸濃

“10分愛”鄰裡節的生命力在於特色化、精准化的活動設計。譙城區立足各社區資源稟賦,打造“一社區一品牌”的活動矩陣,讓不同群體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頭好”,在參與活動中拉近距離、增進感情。

在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的薛閣街道站前社區,“藥”香成為鄰裡節的獨特印記。居民們在中藥集市裡識藥材、做香包,聆聽中醫師的養生建議,在氤氳的藥香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五禽戲協會成員帶來的精彩展演,剛柔並濟的招式引得老少駐足,讓傳統功法在社區落地生根。在薛閣街道柳湖社區,一場溫馨的茶話會成為鄰裡交流的舞台,茶水點心備好,家長裡短聊起,陌生的隔閡在歡聲笑語中悄然消散,現場同步提供的免費測血壓、政策咨詢服務更讓暖意直達人心。

對於注重生活品質的居民來說,便民服務類活動更受歡迎。花戲樓街道華佗社區的磨剪刀、擦皮鞋服務接地氣、暖民心,讓居民在家門口解決生活小難題﹔十八裡鎮杏壇社區請來華佗中醫院專家坐診,針對換季健康問題提供個性化建議,把專業醫療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花戲樓街道花戲樓社區的跳蚤市場則讓閑置物品“活”起來,居民們在“斷舍離”和“淘好物”中實現資源共享,同步開展的口腔檢查、健康義診等活動,讓環保與健康同行。

文藝匯演是鄰裡節的“保留節目”。馬元社區的舞台上,居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廣場舞、傳統戲曲、器樂演奏等節目輪番上演,台下掌聲和喝彩聲不斷,不少人舉起手機記錄精彩瞬間。美食品鑒區裡香氣扑鼻,法律咨詢台前解答細致,人才招聘區人氣十足,多元活動讓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各得其樂,在互動中從“陌生人”變成“一家人”。

機制創新促長效 治理效能再提升

一場成功的鄰裡節,不僅在於活動當天的熱鬧,更在於形成可持續的治理效應。譙城區通過機制創新,讓“10分愛”從“節日盛宴”變為“日常風景”,推動鄰裡溫情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持久動力。

“社區合伙人”機制的深化運用是鄰裡節的關鍵支撐。譙城區充分發揮“社區合伙人”作用,鏈接多方資源,打造“10分愛”鄰裡節,吸引農產品商戶、醫療機構、法律工作者等參與。商戶帶來特色農產品與居民分享,專業人士提供精准服務,社區則為合伙人提供媒體曝光、品牌推廣等回饋,形成“雙向奔赴”的良性循環。“通過活動把優質農產品帶給居民,既拓寬了銷路,也拉近了居民與社區的距離。”社區合伙人張盼的話道出了參與者的心聲。這種機制讓鄰裡節不再依賴社區“單打獨斗”,而是形成多元共治的長效合力。

常態化開展讓“10分愛”融入日常。譙城區堅持將鄰裡節打造成“每月10號”的固定節目,活動影響力持續擴大,群眾參與熱情不斷高漲。線上線下聯動的宣傳模式更讓溫暖觸達每個角落,社區微信公眾號、居民微信群提前預告,活動現場打卡分享,讓鄰裡節的影響力從社區內延伸到網絡端,吸引更多人走出家門、參與進來。

鄰裡節帶來的不僅是鄰裡關系的融洽,更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居民在活動中增強了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顯著提升。從跳蚤市場裡的文明交易,到打卡板上的文明標語,再到居民主動參與志願服務,文明新風在社區悄然興起。這種“活動聚民心、民心促治理”的良性循環,讓社區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參與”,精細化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從一場活動到一種文化,從鄰裡互助到共治共享,“10分愛”鄰裡節已成為譙城區打造“熟人社區”的閃亮名片。隨著活動的持續深化,越來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門、融入社區,鄰裡間的溫情善意不斷流淌,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持續增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正在逐步形成。在“10分愛”的浸潤下,譙城區的社區正變得更有溫度、更具活力,一幅鄰裡和睦、治理有效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劉景俠 袁碩)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