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埇橋區:烘干中心晝夜運轉 全力守護“金玉米”

近期,持續陰雨天氣給秋糧收獲與晾晒帶來嚴峻挑戰。為確保玉米等秋糧作物及時歸倉,宿州埇橋區迅速行動,統籌調度烘干資源,全力保障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
在埇橋區永安鎮潘湖村糧食烘干中心,機器轟鳴,金黃的玉米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送入烘干機。“我們日烘干玉米能力約260噸,自10月初啟動秋收烘干以來,已連續運轉10余天,累計烘干玉米2000余噸。”宿州市永安鎮潘湖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曉磊介紹。該烘干中心建於2020年,佔地3000平方米,配備大型烘干設備,目前正24小時滿負荷運轉。張曉磊表示:“堅持‘人停機不停’,全力保障秋糧烘干任務完成,為農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在蒿溝鎮龔趙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烘干點,運送新糧的車輛絡繹不絕。濕玉米在經過稱重、除雜等預處理后,被送入烘干塔進行烘干,再通過自動化設備直接輸送至糧庫,實現從收到儲的“無縫銜接”。該中心負責人趙振軍說:“我們這段時間都是24小時輪班,人休息機器不休息。濕玉米經過我們這兒烘干除水,就能達標入庫了。雖然累點,但能幫鄉親們保住糧食。”他還強調:“現在最關鍵的是搶時間,我們是隨到隨烘,絕不讓農戶排隊等。”
為應對陰雨天氣對秋收進度的影響,埇橋區農業農村局迅速行動,統籌調度本地收割機加快作業效率,並積極引進外地履帶式收獲機械,彌補本地農機力量不足。同時,全區全面啟動糧食烘干設備,做到“人歇機不歇”,保障收獲糧食及時烘干。據統計,目前全區56個糧食烘干中心點共啟動烘干機95台,日烘干能力約1.03萬噸,有效解決了種植戶晒糧難題。
種糧大戶李雪寒感慨道:“雨一直下,地裡的玉米收不上來,收上來的又沒法晒,眼看著要發芽發霉,心裡急得像火燒。多虧區裡及時組織,讓我們知道可以去烘干點,這才有了著落。”
目前,埇橋區正通過廣泛宣傳動員、精准調度農機、強化服務保障等多措並舉,全力滿足糧食烘干需求,確保糧食“即收即烘”、顆粒歸倉,切實守護好群眾的“糧袋子”和“金玉米”。(張欣欣 項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