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懷寧縣三橋鎮:拆牆背后的鄉村治理新密碼​

2025年10月16日11:2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懷寧縣三橋鎮,一條僅2.5米寬的窄巷,曾讓救護車望而卻步,三輪車通行如走“迷宮”。如今,巷道拓寬,圍牆退讓,村民笑著說:“牆拆了,路通了,心也亮了。”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拓展,更是一場以黨建為引領、以民心為底色的基層治理實踐。三橋鎮用“推牆讓路”的微切口,撬動了和美鄉村建設的大格局。​

“牆”是堵點,更是民心考題​

該鎮南方村白洋湖中心村的“窄巷之困”,是許多傳統村落的縮影。要破題,先破“心牆”。面對4戶村民對拆牆的抵觸,村黨組織沒有“強推硬拆”,而是搬出“桐城六尺巷”的老故事,算起“安全賬”“長遠賬”——應急通道暢通,生命才有保障﹔村容顏值提升,家園才更宜居。黨員干部登門10余次,從拉家常到講利害,用耐心與真誠,把“要我拆”變成了“我要拆”。​

這場“拆牆記”,拆出的不只是道路寬度,更是干群之間的信任長度。施工期間,鎮、村每日調度、實時響應,既保進度,也護民利。牆倒了,路通了,鄰裡關系反而更近了——這堵牆的拆除,成了三橋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注腳。​

“黨建+”模式,引導群眾共建共享​

三橋鎮的鄉村蝶變,不止於“拆牆”。在社塘嶺村高咀組,黨員干部用“三步工作法”啃下環境整治“硬骨頭”,摸清底數、拉家常講政策、拆后即清即建。去年9月,曾經“臟亂差”的村落,成功變身潔淨美的宜居家園。黨員包戶、村干包片,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小菜園”變成風景線,村民感慨:“黨員帶頭干,我們跟著干,才有勁!”​

而在金閘村,2025年啟動的鴻鶴中心村建設,探索出“黨建+群眾共建”新路徑。面對污水亂流、垃圾靠風刮的“頑疾”,村黨支部不搞“閉門決策”,組織黨員分組入戶,聽民意、聚民智,最終定下“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同步推進方案。村民不僅投工投勞,還自發繪制文化牆,把鄉風文明“畫”上牆面。從“旁觀者”到“主人翁”,群眾真正成了鄉村建設的主角。​

一村一策,讓鄉村建設“接地氣”​

三橋鎮不搞“一刀切”,而是為各村量身定制“一村一策”。社塘嶺村突出環境整治,金閘村聚焦基礎設施升級,南方村破解出行難題。差異化路徑的背后,是黨建引領下的精准施策。黨委統籌、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四級聯動”機制,讓政策落地有力度,民生回應有溫度。​

“五小園”點綴鄉間,庭院錯落有致,巷道潔淨通暢……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在三橋鎮徐徐鋪展。這畫卷的筆觸,是黨建引領的“紅色引擎”,是群眾參與的“民心墨彩”。​

鄉村治理,難在“入微”,貴在“走心”。三橋鎮以“拆牆”為引,以“黨建+”為筆,書寫出新時代鄉村善治的“新答案”。“當一堵牆的拆除能凝聚民心,一次整治能激發共治,和美鄉村的幸福圖景便不再遙遠。我們將繼續以‘紅色動能’激活治理末梢,讓每一條巷道都通向幸福,每一戶人家都共享安寧。”三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曹釗說。(張文濤 胡貝貝)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