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從“勇救女童”看基層治理的溫度與力度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裡”,其成效關乎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蕭縣孫圩子鎮輔警薛鬆“倒挂”深井勇救5歲落井女童的事跡,猶如一束光,照見了基層治理中的人性溫度與制度力度。
生命至上,基層治理的價值底色
當5歲女童不慎墜入深井,生命懸於一線之際,輔警薛鬆沒有絲毫猶豫,以“倒挂”之姿深入井底,用一句“別害怕,抓緊我”的暖心安撫,筑起生命救援的希望之橋。這一幕,是基層工作者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質朴的踐行。
薛鬆的救援事跡用行動詮釋著無數基層工作者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敬畏。這種敬畏,是基層治理價值體系的底色,它讓治理不再是單純的制度執行,而是成為有血有肉的民生守護。基層治理以“民生溫度”為標尺,把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治理的優先事項,每一項細微工作都是對“生命至上”的注解。
協同高效,基層治理的機制活力
女童成功獲救的背后,是一場警民聯動的“生命協作”,民輔警的沖鋒在前、周邊群眾的自發配合,這一過程彰顯了基層治理協同高效的機制活力。
孫圩子鎮近年來著力構建“網格化”治理體系,將民輔警、網格員、志願者等力量擰成“一股繩”。在孫圩子鎮,像薛鬆這樣的基層工作者既是政策“宣傳員”,也是矛盾“調解員”,更是應急“先鋒隊”,他們身處治理網絡的“神經末梢”,在關鍵時刻激活整個治理體系的響應能力。
榜樣引領,基層治理的精神動能
薛鬆的事跡在蕭縣乃至全省、全國引發強烈反響,他不僅是群眾口中的“救命英雄”,更成為基層工作者的精神標杆,這種榜樣的力量,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精神動能。
當越來越多的基層工作者以榜樣為鏡,將奉獻精神內化為行動自覺,基層治理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這種動力推動著治理工作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讓基層治理的觸角更敏銳、服務更貼心。
薛鬆的“倒挂救援”,是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它讓我們看到,當治理有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引領、“協同高效”的機制支撐、“榜樣引領”的精神驅動,再輔以“長效賦能”的持續升級,基層治理就能真正實現“治理有力度,服務有溫度”,讓群眾在每一次急難愁盼的解決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與民生溫暖。(任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