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雨山區:泥塘深處“掘金”忙
2025年10月16日09:59 | 來源:馬鞍山日報

闞春生在採藕
10月10日早上7點,雨山區採石街道陳家村的荷塘早已醒來。水面上的荷葉雖已不復盛夏的碧綠接天,卻別有一番收獲季節的沉靜韻味。荷葉深處,種藕人闞春生身著連體水褲,大半個身子沒在齊腰深的水塘裡,兩隻腳交替踩動,順著荷葉走向,俯身一探,再順勢一拔,一節節白嫩肥碩的蓮藕便帶著泥土的芬芳,破泥而出。
“這活兒,是個技術活,更是個體力活。”闞春生仔細分辨身邊荷葉的模樣,笑著對記者說,“不是每片荷葉下面都有藕,探到藕了,你得順著藕莖的走向,先把淤泥清掉,拔的時候不能使蠻力,不然一拔就斷,品相不好,就賣不上價了。”他形容自己像是在水裡“摸魚”,隻不過摸的是深埋泥中的“金疙瘩”。
一拔、一提、一拋,動作行雲流水,充滿了勞動的韻律。不一會兒,水面上便漂滿了如孩童臂膀般粗細的蓮藕。一直到上午10點,闞春生才從荷塘出來,用抄網將水面上的蓮藕撈起。“中午回去吃個飯休息下,下午一點半還要來哩!”他說。
陳家村的這片藕塘,不只是闞春生一個人的“戰場”,它更是整個陳家村鄉村振興戰略中一顆重要的“棋子”。據了解,陳家村約有水面2000畝,其中蓮藕的種植面積已有900多畝,產品在本地及周邊市場供不應求。
“我們的蓮藕,口感粉糯、清甜無渣,在市場上是‘搶手貨’,每天都有菜販子上門收。”闞春生自豪地告訴記者,除去成本,年收入有四五十萬元。
如今,昔日的“泥疙瘩”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金元寶”,像闞春生這樣的“種藕人”“釆藕人”在陳家村還有很多。這片曾經“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池塘,在金秋時節,以其深藏不露的豐碩果實,為陳家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藕”動力。(文圖/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趙芳 汪洋)
(責編:蘇恆、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