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藥都”亳州 藥膳晉階

人民網記者 韓震震 王銳
2025年09月08日08:1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15年前,28歲的懷凱,在安徽亳州開了全市第一家藥膳餐廳,無意之間,成為亳州藥膳體系化發展的標志之一。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藥膳制作師”被國家正式認定為新職業,而他成為全國第一個最高等級的一級技師。

從“家常菜”到“特色菜”

位於安徽西北部的亳州,是全國“四大藥都”之一,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對於“藥膳”,本地人並不陌生,因為很多人在家做菜時,會經常加點中藥材進去。

在懷凱看來,正是本地人的習以為常,反而讓他有了機會。

“之前藥膳不成體系,隻有一些飯店有幾個菜品,我覺得亳州作為‘藥都’,應該有特色鮮明的藥膳餐廳,不管本地人還是外地人,想到藥膳就會想到我們。”懷凱說。

事實証明,懷凱的想法是對的。2010年“懷養堂”開業后生意火爆,最早推出的芍花雞、曹操魚頭、十全大補湯等藥膳,成為每桌必點的爆款。

名氣大了,客人多了,菜品更新就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食客們經常提到的一個疑問,也讓懷凱意識到,從零散的菜品到成體系的餐廳,他要走的路還很長。

亳州藥膳經典菜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亳州藥膳經典菜品展示。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藥膳應該怎麼吃?客人問得簡單,但懷凱明白,一個“怎麼吃”包含很多問題,比如“吃藥治病”與“藥膳食補”如何區分?菜品是不是符合中醫養生理念?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食藥物質”,怎麼使用才合適?

為了讓客人吃得放心,懷凱請教了很多專業人士,了解了藥膳的歷史傳承和基礎理論,比如伊尹的“五味調和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中國藥膳大辭典》等。

“《金匱要略》中,就有當歸生姜羊肉湯的方子,還有關於禽獸魚虫的飲食禁忌。《千金要方》中有專門的‘食治方’。”以中醫理論和養生觀念為基礎,懷凱開始持續創新,十多年來積累了近千道菜品的制作經驗,其打造的“節氣養生宴”,如今已成餐廳主打產品。

漸漸地,藥膳成為亳州大小酒樓、飯店的特色菜,2015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亳州市藥膳養生協會成立,在加強本地企業交流互動的同時,也在凝聚合力進一步打響這塊“金字招牌”。

從“社會賽”到“專業賽”

創業之初,有人曾質疑過藥膳食補是否有效果,為了回應,2011年,懷凱前往北京,找到了中國藥膳研究會,在邀請專家進行論証的同時,他第一次接觸到了藥膳比賽。

“當時感覺大開眼界,后來隨著亳州藥膳的發展,我們就在想,能不能在亳州舉辦全國性的藥膳比賽。”懷凱介紹,市藥膳養生協會成立后,2016年,亳州舉行了一次全市的藥膳比賽,並開始謀劃於2017年舉辦全國性的藥膳大賽。

亳州的行動,得到了中國藥膳研究會的支持,2017年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期間,首屆“華佗杯”全國藥膳大賽成功舉辦。在這次活動中,亳州被授予“全國藥膳之都”稱號。

從2017年起,全國性的藥膳大賽,成為亳州藥博會的特色活動,已先后舉辦6屆。

“今年也有比賽,但性質不一樣了,以前都是社會賽事,今年是專業比賽,拿到好的名次,可以獲得相應的職稱。”懷凱所說的改變,源自今年3月,人社部正式公布的藥膳制作師國家職業標准。

懷凱正在課上給學生們講解藥膳理論。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懷凱正在課上給學生們講解藥膳理論。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這個國家職業標准的開發,亳州市貢獻很大。

2021年6月,亳州全面啟動“亳州養生”品牌創建工作,依托藥膳、花草茶和保健按摩產業發展基礎,制定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以品牌化發展帶動產業發展。按照先行一步的方式,亳州開始研究編制技能培訓教材、制定藥膳制作師行業標准。

2021年,亳州市藥膳制作師行業標准被人社部批准先行試點,亳州市也是全國唯一一個試點單位。2023年3月,人社部啟動藥膳制作師國家標准開發,宣布由亳州市牽頭實施。此后,這一標准在亳州完成終審,填補了領域空白。

作為當地藥膳行業的代表性人物,懷凱也參與了標准起草,並成為全國第一個藥膳制作師一級技師。

8月12日上午,亳州舉行新聞發布會,稱在今年藥博會期間,將舉辦“首屆全國藥膳制作師職業技能競賽”。

“國家標准出台后,通過國賽,可以持續提升大家的職業水平,也有利於行業規范的形成和人才的培養。”懷凱說。

生產線上正源源不斷生產著的藥膳小零食。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生產線上正源源不斷生產著的藥膳小零食。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從“一道菜”到“一條鏈”

從產品到賽事,從標准到品牌,多年來的體系化發展,讓亳州藥膳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在此期間,一條圍繞藥膳的產業鏈也在逐漸成形。

找不到餐廳,自己又不會做,能不能吃到藥膳?亳州的回答是可以。

近年來,在“亳州養生”品牌打造中,亳州市明確由人社部門牽頭,聯動國有企業、科研院校、行業協會、民營企業等,拉動傳統產業向更新、更高的方向前行。

藥膳糕點。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藥膳糕點。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走進位於亳州高新區的亳食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面條、饅頭到米醋生抽,從麻花鍋巴到花茶奶茶,產品琳琅滿目,仔細查看配料表,可以看到很多中草藥的名字。

“我們一直在嘗試用中草藥的搭配,代替常用的添加劑,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該公司董事長高睦麟介紹,其祖輩一直在亳州做特色面點“花饃”,近年來,伴隨養生概念的火爆,他們開始圍繞藥膳做文章,結合消費場景打造形式多樣的產品種類。

為就醫人員提供飲食輔助,為等台的消費者提供健康小吃,為旅游景區打造高端伴手禮,2021年起,短短4年時間,亳食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產值就從3000萬增長到4個億。

據統計,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目前亳州全市已有藥膳企業15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產值150多億元。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裡學生正在學習藥膳制作。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裡學生正在學習藥膳制作。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保障。

今年5月,由亳州技師學院(安徽中藥科技學校)和亳州藥膳學校聯合設立的亳州藥膳產業學院成立,6月17日,新專業“藥膳與食療”開始招生,100個名額半個多月就全部招滿。

“從吃飽到吃好,人們追求健康、長壽,食補養生是大趨勢,需求會越來越大。”新專業如此受歡迎,亳州技師學院(安徽中藥科技學校)校務委員、亳州藥膳產業學院院長李雲鵬並不意外。

這個新學院、新專業由校企共同管理,並與10多家藥膳企業合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緊密接觸行業實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學生要先了解中草藥,懂得基本理論,才敢將其與烹飪結合起來。通過認真學習,經過測評,除了畢業証書,學生還可以拿到藥膳制作師的職業資格証書,為其以后好就業、就好業打下基礎。”亳州技師學院(安徽中藥科技學校)中草藥種植與研發中心主任郭慶說。

點擊進入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