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2025安徽非遺嘉年華”為啥落地六安?

2025年09月05日15:2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多彩四季”非遺嘉年華是展示安徽非遺的重要窗口,亦是推動文旅融合的標志性品牌,它用創新的形式活化非遺內涵,既夯實了文化傳承根基,也有效拉動了文旅消費。如今,備受矚目的第三季即將於9月12日在六安皋城廣場啟幕,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為什麼2025安徽非遺嘉年華第三季會選擇六安?這不僅是基於六安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非遺“家底”,更得益於這座城市多年來在非遺傳承與創新方面持續而堅定的努力。

六安,這座位於安徽西部的城市,猶如一座璀璨的非遺寶庫,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它地處江淮之間,大別山北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區域,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孕育與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在這裡,古老的技藝與民俗代代相傳,見証著歲月的變遷,承載著六安人民的智慧與情感,展現出六安非遺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

舞獅。

舞獅。

底蘊深厚:六安非遺“家底”殷實

六安的非遺資源覆蓋傳統技藝、音樂、戲劇、民俗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層次清晰的名錄體系:目前擁有人類非遺1項、國家級非遺5項、省級24項、市級68項、縣級251項,每一項都是地域文化的鮮活注腳。

其中,六安瓜片制作技藝是“頂流”代表,作為人類非遺,其工藝堪稱“火與茶的淬煉”:拉老火環節需兩名師傅抬烘籃,在550℃—580℃的炭火上停留2—3秒后立即抬走,人工翻茶120—180次,方能成就其獨特香氣與口感。大別山民歌則自帶“山水基因”,融合水路傳來的多元曲風,既有山的豪邁,又有水的靈動,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皖西廬劇作為安徽傳統戲曲核心劇種,以民間歌舞為基底,吸收多劇種長處,“主調”“花腔”兩大唱腔體系鮮明,表演朴素真實,2006年便躋身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除此之外,還有舒席、霍邱柳編、翁墩剪紙等眾多兼具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非遺藝術品。

這些知名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如同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六安的文化版圖上,成為六安非遺的閃亮名片。

傳承有力:活態保護讓非遺“代代相傳”

非遺不是博物館裡的靜態展品,六安通過全方位保護體系,讓其繼續傳承:

政策護航。先后出台《六安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保護路徑、責任分工,還優化了傳承人動態評估與激勵機制。編印非遺傳承實踐手冊《六安非遺:記憶與傳承》,系統記錄核心技藝特色與傳承經驗。年均投入300余萬元支持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活動開展與非遺工坊建設等。

人才續航。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形成了“基地+傳承人+工匠”的特色培養體系。通過設立非遺傳承基地,邀請國家級、省級傳承人駐點指導,結合“培訓+傳承”“展示+體驗”等方式,累計開展傳統技藝培訓指導超20萬人次。目前,全市已培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人、省級傳承人38人、市級傳承人121人,另有32名民間“藝人”入選省級鄉村工匠名師。隨著傳承工作的深入推進,從事非遺傳承和相關文化產業的人員數量從最初的300余人增長至1萬余人,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結構合理、銜接有序的非遺傳承隊伍。

陣地支持。全市已建成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家、省級非遺工坊7家(數量居全省首位)、省級非遺傳習基地5個、市級非遺傳習基地22個。這些傳習場所不僅是非遺技藝傳承的重要陣地,也是公眾了解非遺、體驗非遺的窗口。如臨淮泥塑藝術館、舒席非遺工坊等成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推動了非遺傳承與現代教育的有機結合,讓更多年輕人接觸並愛上非遺。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融合創新:非遺“破圈”激活文旅新動能

六安市緊抓文旅融合機遇,打破非遺“小眾傳承”的局限,以多元路徑推動其融入大眾生活、鏈接消費市場,讓老手藝迸發新活力:

“非遺+旅游”,讓非遺“走”進山水裡。六安持續打造“大別山風景道上的非遺之旅”這一特色品牌,建成九仙尊石斛文博園、臨淮泥塑藝術館、迎駕酒文化博物館等非遺旅游體驗點18處,年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串聯非遺資源,打造了“品味六安”“皋城尋技”等非遺主題精品旅游線路10條,“尋藝六安”非遺之旅入選安徽非遺主題旅游十大精品線路。聚焦“六安茶”這一核心非遺IP,打造九一六茶園、六安西茶谷主題公園等茶旅融合基地,建成霍山鐘秀茶宿等9家茶主題民宿,2條茶旅線路獲評“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線路”,讓游客在品茶、採茶中感受茶文化非遺的深厚底蘊。

“非遺+演藝”,讓非遺“唱”進生活裡。通過送戲下鄉、文藝調演等形式,將大別山民歌、皖西廬劇、鑼鼓書等皖西特色非遺節目送到群眾身邊,每年舉辦“非遺過大年”“皋陶祭典”“邀大嶺”等特色活動600余場次,惠及群眾120萬人次。打造跨區域與年輕化IP——鄂豫皖三省大別山民歌邀請賽,已連續舉辦兩屆﹔“小小傳承人”少兒文藝展演覆蓋全市20余所中小學,培育一批少年非遺愛好者,既讓鄉土文化有了貼近百姓的展示舞台,也讓六安非遺在傳承中扎牢根基、煥發生機。

“非遺+購物”,讓非遺“火”在市場裡。每年舉辦六安好物市集、非遺年貨展等活動100余場,參與人次超800萬。霍山石斛、皖西白鵝等非遺好禮備受青睞,葉集手工空心挂面年網銷額突破450萬元,六安黃大茶依托傳統非遺工藝精制,年銷售額達1860萬元,聯合“霸王茶姬”推出的“晴山棲谷”飲品,上線三天銷售量超300萬杯,不僅讓“老手藝”長出“新銷路”,更讓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守藝有奔頭”,真正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市場發展的雙向共贏。

活動亮點:一場可觸可感的非遺盛宴

9月12日,2025“多彩四季”安徽非遺嘉年華第三季暨六安市“大別山風景道上的非遺之旅”活動將在六安市皋城廣場舉辦。

作為安徽非遺嘉年華的全新一站,六安此次活動緊扣“皖美風景道,六安非遺行”主題,在形式創新、體驗深度與價值轉化上做足文章,打造三大核心亮點,讓非遺從“觀看”變為“參與”,從“展示”走向“互動”。

亮點一:全域動線設計,打造“一步一非遺”的沉浸式場景。

活動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精心規劃“主入口—環形體驗區—主舞台”的閉環游覽動線。從游客踏入現場的那一刻起,多元非遺元素便層層鋪展,全程實現“一步一非遺、一步一體驗”。

18:00——18:30的非遺活態巡游讓文化在你身邊流動,既能欣賞舞龍舞獅的熱鬧開場、非遺油紙傘旗袍秀的雅致演繹、無為魚燈巡游的靈動穿梭、三流集肘閣的特色造型,也能在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美陳營造的氛圍中參與傳統游戲互動,還能品嘗全省非遺特色美食,在茶藝表演中感受雅致的茶文化體驗。整條動線串聯起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維度體驗,讓每位游客仿佛置身於一座“流動的非遺博物館”,全方位感受安徽非遺的獨特韻味。

亮點二:沉浸式演出,實現“零距離非遺對話”

18:30——19:30,六大精品節目將在主場舞台聯袂呈現。屆時,演出將以“實景+展演+發布”的形式精彩呈現。現場圍繞“小橋流水”搭建實景布景,悠揚民樂全程相伴,非遺巡游隊伍不時穿梭其間,氛圍感拉滿。演出環節更是干貨滿滿:霍邱花鼓燈舞蹈跳出六安熱情、國家級非遺大別山民歌聯唱傳遞山水情懷、茶藝表演搭配《採茶舞》再現茶山春色、臨泉雜技展現硬核技藝、廬劇+黃梅戲+淮北梆子戲聯唱演繹戲曲之美﹔同時還將發布第二批非遺旅游景區合伙人名單、大別山風景道非遺之旅精品線路。觀眾不止能“看見”非遺的精彩,更能在實景與內容中貼近非遺、讀懂文化,真正實現與非遺的“零距離對話”。

亮點三:消費券賦能,讓特色非遺“帶得走”

為了讓非遺真正走進生活,活動現場將發放多種面額的非遺主題文旅消費券——隻需現場參與就能直接領取,優惠力度直觀可見。這些消費券可直接在14:30——21:30展出的非遺集市使用,覆蓋超多好物:既能選六安瓜片、黃山毛峰等非遺技藝制茶,也能帶符離集燒雞、徐集花生糖等非遺美食回家,還能挑霍邱柳編、翁墩剪紙、舒席等非遺手作,以及霍山石斛等地方特產。讓你把“非遺味道”“非遺匠心”實實在在帶回家,助力非遺從“現場展示”走向“日常陪伴”。

9月12日,鎖定六安皋城廣場,這場“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盛宴已備好!在這裡,你能觸摸傳統文化的鮮活脈搏,感受山水與人文的交融之美,更能親身參與非遺的當代綻放。無論是想沉浸式體驗、近距離賞演,還是把非遺好物帶回家,都別錯過這場約會——我們在皋城廣場,等你共赴非遺之約,不見不散!(朱自然)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