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宣城市宣州區:荒山結出“致富果”

2025年08月04日09:1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在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鴿子山村,丘陵間的果園裡彌漫著陣陣果香,處處散發著豐收的喜悅。曾經長滿灌木叢的荒山,如今成了挂滿碩果的“聚寶盆”﹔曾經閑置的山場,如今成了村民家門口的“就業崗”。從“看山愁”到“靠山富”,鴿子山村用一顆顆果子鋪就了致富路。

一顆梨子串起增收路

“最后一批梨子剛分揀好,這就送宣城農批市場去。”鴿子山村大馮組的尹德勝一邊打包梨子,一邊笑著說道。他家的17畝梨園,藏著全家的“致富密碼”。

2018年,看著村裡開始盤活山場發展特色種植,尹德勝跟著學起了種植技術,種上了翠冠梨、蘋果梨和秋月梨。“一開始心裡沒底,好在村裡有專門的技術員,從修枝到施肥都手把手教,連果園打理都幫著操心。”尹德勝說,2022年梨子首次挂果就豐收了,今年從6月20日開始採摘,一個月的採摘期忙得腳不沾地。

如今,尹德勝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半年忙果園,半年能靈活打工。梨子收完后,一邊打理果園,一邊在附近打零工,一年下來收入10多萬元。”說起收入,他眼裡的光藏不住,“以前哪敢想,守著自家地就能掙這麼多,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

村民家門口把錢賺

尹德勝的好日子,是鴿子山村盤活山場資源的一個縮影。誰能想到,這個山場面積達12000畝的村子,曾因山場閑置犯了愁。“分組到戶30多年,山場大多是灌木叢和雜草,看著這麼好的資源‘睡大覺’,我們急在心裡。”鴿子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程太兵回憶,如何讓荒山“活”起來,是村“兩委”多年的心頭事。

轉機出現在2018年。村“兩委”集體研究后,成立了宣城市宏鴿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把零散的山場集中流轉到集體,一口氣改造了400余畝山場,種上280畝桃樹和120畝梨樹。“三年挂果時,全村都高興壞了!”程太兵說,2021年桃園首次挂果就為村集體經濟創收21萬元,今年桃梨銷售收入預計達60萬元,又能為集體增收30多萬元。

山場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在桃園裡干活的村民梅順江笑著介紹道:“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冬天修枝、除草,夏天摘果,一年忙半年,既能照顧家裡,每月還有工資拿。”更讓梅順江安心的是,自家山場租給村裡后,每年還有分紅,“以前荒著的山場現在能‘生錢’,這日子真是越來越有奔頭。”

據統計,鴿子山村的果園每年用工約1500個,大多是附近村民。從荒山到果園,不僅讓村集體經濟有了“源頭活水”,更讓村民實現了“土地入股分紅+家門口就業增收”的雙重收益。

千畝果園繪就新藍圖

“你看這成片的果園,下一步我們想發展‘千畝荒山變桃園’!”站在山坡上,程太兵望著遠處的丘陵規劃著未來。

如今,“變山區為景區,變果園為公園”成了鴿子山村的發展主思路。程太兵說,村裡正尋找合作伙伴,計劃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做精鮮果深加工,“桃干、果酒這些產品提上了日程,要讓一顆果子的效益最大化。”

夕陽下,果園裡的枝條在風中輕搖,仿佛在訴說著鴿子山村的變遷。從閑置荒山到豐產果園,從集體經濟薄弱到年收入穩步增長,從村民外出務工到家門口就業,鴿子山村用實干証明,只要找對路子,就能變成溢滿幸福的“金山銀山”。這顆在荒山上結出的“致富果”,正甜透了村民的好日子。(吳舒婷 查唯一)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