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譙城:小王村變靚記

人民網亳州8月2日電(胡雨鬆) 腳下是平整筆直的水泥路,兩側各家各院小花園栽滿芝麻,村口呂家閑置用地變成健身廣場,老張步履輕盈,一路哼著小曲往家走。
眼瞅著村子變美,張勇良心裡樂開了花。
小王村村口新修的議事亭和健身廣場。人民網 胡雨鬆攝
小王村位於亳州市譙城區,是十河鎮大周行政村下轄的13個自然村之一。村裡的老人和老宅,日夜守護著皖北農村的安穩與平靜。
張勇良今年60歲,平常住在城裡。把時間推到半年以前,老張忙著帶孫子,很少回村,但也有另一層原因:與周邊自然村相比,小王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看到別的村子忙著刷牆繪、建廣場,張勇良有個心結:這好事,啥時候才能輪到咱?
今年5月,大周行政村委會負責人邢軍委的一通電話,把老張拉回村裡。
“張叔,俺們現在打算把村裡修一修,想問村民有啥好意見?”
聽到電話,老張立馬來了精神,“俺支持,要俺咋配合?”
電話那頭,邢軍委的話也透著誠懇,“叔,你就說說,覺得村裡哪裡最需要改?”
在過去,小王村也搞過大大小小各類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但大眾化的設計方案,往往在落地后因缺乏實用性而漸漸被遺忘在角落。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直以來都有點多、面廣、易反彈的特點,想讓農村環境實現優化並保持,還是要多聽村民意見,從方案制定時就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邢軍委介紹,5月中旬以來,安徽省在全省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譙城區也開了多場動員會,發動村干部推門走進農家,挨家挨戶聽意見,一場場“板凳會”“院落會”上,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出了許多不起眼但又真實的需求。
舊瓦塊鋪在屋檐下,起到防濺水作用。人民網 胡雨鬆攝
“路太窄,過年孩子回來都沒法會車。”
“雨天走在屋檐下,總給濺得兩腿泥。”
“隔壁村有健身廣場,俺村啥時候也能建起?”
村民熱情似火,邢軍委和村干部將其中的好想法逐字逐句記下。但仔細一盤算,邢軍委還是皺起眉頭,這些項目全部完工,至少需要20萬元,這對小王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就在邢軍委為費用犯難時,有著建筑施工經驗的村民張允主動找上村部,拍著胸脯表示,“挖掘機、水泥,我那裡都有,這筆錢能給村裡省下了!”
既然人居環境整治的方案都是村民想的,提升環境要用到的財力、人力,能否也讓村民支持呢?張允的話,給小王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開思路。
休閑石凳也是用村民家中舊物修建而來。人民網 胡雨鬆攝
不收現金,只要舊物!在村干部的動員下,小王村村民紛紛拿出自家閑置的物件,程修榮和張勇良搬出家裡修房剩下的瓦片,王慶夫和張繼良拉來紅磚,村口的呂林甚至提供了宅基地,供村裡修建健身廣場使用。
不到兩個月時間,群策群力下,村民期待已久的健身廣場、村口涼亭都修建完畢,家門口的“五小園”圍上紅磚,各家各戶屋檐下也鋪上防滑防濺水的瓦片……小王村村口公示欄上,貼出環境整治前后村容村貌的對比,還張貼“大紅榜”對捐物建設美麗家園的村民進行公示表揚。
曾經屬於“后進生”的小王村,最近迎來一批又一批考察團,小王村圍繞村民籌資籌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經驗做法,也被傳遞到譙城區周圍更多鄉鎮。
看著村裡的“人氣”,老張覺得臉上有光,回城裡的日子被一推再推,“這樣的農村,住著才舒服!”
小王村的變化,是亳州市譙城區開展“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的縮影。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上,我們抓住的‘小切口’就是以群眾籌資籌勞,構建共建、共享、共管的人居環境治理新格局。”譙城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按照安徽省、亳州市關於“改進作風、訪企入村”專題行動的整體部署,5月以來,譙城區各級領導干部走進企業、農戶,累計收辦問題787個,研判分析出24類“共性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在“治標”的同時,以“共性問題”的症結為切入點,制定解決方案,逐步推進各類問題常態長效化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