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紅旅融合路 青春創客探振興

2025年7月4日至11日,巢湖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皖西紅旅﹒青年創客調研團”赴六安市霍山縣、金寨縣開展了為期8天的鄉村振興實踐調研,以“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視域下青年返鄉創業就業現狀及研究路徑探索”為課題,深入兩地紅色沃土,通過實地探訪、調研訪談、實踐賦能等方式,探索紅色文化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路徑,助力青年返鄉創業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紅旅融合拓徑: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茶區,霍山與金寨均坐擁豐富茶葉資源與厚重茶文化。調研團在兩地茶園深入實踐,既頭戴蓑帽體驗茶農勞作,更聚焦青年返鄉參與茶產業創業就業現狀,通過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梳理出青年在技術培訓、資源對接、品牌運營等方面的共性需求痛點。
在霍山,團隊提出“紅色資源+茶產業”融合思路:在茶園規劃中融入紅色元素、設立紅色文化展示區,開發“紅色故事+茶葉IP”主題產品,吸納青年創意參與設計,提供文化創意崗位﹔設計“紅色景點+茶文化體驗”旅游線路,結合青年游客偏好打造沉浸式研學、紅旅直播等新業態,拓寬創業場景。
在金寨,團隊同樣深耕茶旅融合,走進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館,探尋“百年制茶史與紅色革命史”交織的振興密碼。當地返鄉青年將紅色故事融入茶品包裝、以直播講述茶與革命淵源,讓傳統茶產業煥發新活力,這一實踐為團隊提供了鮮活樣本。
實踐團隊成員隨茶園負責人陳為兵學習採茶。施展峰供圖
紅色基因聚能:激活青春創業源動力
紅色文化是兩地共有的精神富礦,也是吸引青年返鄉的“強磁場”。
在金寨,團隊實地探訪梅山水庫——這座承載紅色記憶的水利工程,沿著建設者足跡走訪紀念館、訪談返鄉青年,挖掘紅色精神與青年創業的契合點。“梅山水庫的奮斗精神,與青年創業需要的闖勁、韌勁高度契合。”團隊成員表示,紅色文化不僅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更搭建了產業平台,讓青年創業有方向、有資源。
在紅軍廣場,團隊成員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參觀烈士紀念館。“10萬金寨兒女參加紅軍,僅幸存1.2萬人”的史實觸動人心,成員宋佳在留言簿寫道:“紅色基因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青年當在基層實干擔當。”這種精神共鳴,成為團隊探索“紅色文化凝聚青春力量”的生動注腳。
青春扎根沃土:多業並舉書寫振興答卷
除茶產業外,團隊還深入金寨白塔畈鎮,拓展鄉村振興實踐維度。在中醫藥種植基地,“90后”“00后”技術員放棄城市工作,帶回先進互聯網思維:通過直播、社群營銷讓中藥材“觸網”走紅﹔當地正規劃中藥材深加工、借力電商拓寬渠道,青年活力成為產業升級關鍵。
實踐團隊成員向技術人員學習電商直播技術。施展峰供圖
調研中,團隊始終聚焦青年創業需求,梳理出技術培訓、資源對接、品牌運營等痛點。同時,利用新媒體開展直播助農,同步培訓當地青年短視頻運營技巧,推動“紅色文化傳播+產品銷售”的創業閉環形成。
實踐團成員進行直播帶貨。宋佳供圖
實踐團隊長張覃然表示:“鄉村振興的畫卷裡,青年筆觸從未缺席。我們願做扎根紅色沃土的茶葉,帶著文化敬畏與創新勇氣,讓更多‘皖西故事’走向廣闊天地。”
據悉,“皖西紅旅﹒青年創客調研團”團隊將持續深化調研,建立青年創業就業案例數據庫,探索“紅色文化賦能+青年人才支撐”的鄉村振興路徑,讓青春智慧在紅色沃土上續寫新篇。(張覃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