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豐樂鎮“暮色市集”:城市精細化管理下的夜市新氣象

傍晚五點半,夕陽的余暉洒在肥西縣豐樂鎮三裡村鳳落苑小區門前廣場,10多個攤位的燈光漸次亮起。燒烤攤的炭火噼啪作響,水果攤的老板正麻利地切開冰鎮西瓜,炸串攤前已圍滿了放學的學生——這個由鎮綜合執法隊按照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打造的“暮色市集”,正煥發出蓬勃生機。
從“游擊戰”到“安居樂業”。“以前在學校門口擺攤,放學時間一過就沒人了,只能推著車在鎮上到處轉。”來自杭埠的劉大姐和丈夫各自經營著一個攤位,她回憶道,“現在有了固定位置,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像劉大姐這樣的攤販不在少數,他們中有本鎮居民,也有來自杭埠等周邊地區的外來經營者,有的甚至是夫妻各自經營不同攤位。過去,這些流動攤販主要集中在學校周邊和集鎮主要干道,經營時間分散、地點不固定,既影響市容市貌,也存在安全隱患。
執法隊員正在引導流動攤販前往三裡廣場集中經營區域規范經營
精細化管理下的“三定”模式。針對這一情況,豐樂鎮綜合執法隊深入調研,將閑置的安置點廣場改造為規范化流動攤點聚集地,創新實施“三定”管理模式。在時間管理上,結合攤販實際需求,將經營時段確定為17:30-22:00,既避開學校放學高峰,又覆蓋晚間消費黃金時段。在空間規劃上,科學劃定20個標准化攤位,採取“月初抽簽+月末考評”的輪換制度。在責任落實方面,要求每個攤位必須配備統一規格的垃圾容器,鋪設防污地墊,並納入“門前三包”管理范疇。
服務與監管並重的精細化管理。“考慮到攤販中有不少是外來人員,我們特別注重服務保障。”執法隊王隊長介紹道。針對攤販反映的問題,建立了快速響應機制:安裝太陽能燈解決照明問題﹔設置垃圾分類收集點改善衛生環境﹔同時每月定期召開商戶交流會,及時了解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和建議,確保管理通知及時傳達、問題反饋渠道暢通。
居民圍坐在餐車前的小桌旁享用美食。
精細化管理成效顯著。如今,“暮色市集”日均客流量超200人次,既解決了50多名流動攤販的生計問題,又滿足了周邊居民的消費需求。
華燈初上,“暮色市集”的煙火氣與規范化管理相得益彰。各色美食的香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和顧客的歡聲笑語,共同繪就了一幅城市精細化管理下的生動圖景——這既是豐樂鎮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成功實踐,更是“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肥宣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