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禹會區:“和美鄉村”入畫來

車轱轆碾過新鋪的柏油路,沙沙地響。7月24日晌午頭,在蚌埠市禹會區長青鄉杜郢村黨群服務中心,記者等了半小時后,村黨支部書記朱錦騎著電瓶車匆匆趕來。
“剛從老張家院裡出來。”她抹了把額頭,一腳撐住電瓶車,汗珠子順著紅扑扑的臉往下淌,后背也濕了一大片。原來上午施工隊在村西頭卡殼了——兩戶人家死活不讓燃氣管子進門。
“怕漏氣!怕炸!”朱錦學著村民的腔調,自己倒先笑了。這禮拜她跑了三趟,東家進西家出,嘴皮子都磨薄了,挨家挨戶解釋政策、化解心結。
杜郢村0號公路。禹會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樣的“拉鋸戰”,在杜郢村的和美鄉村建設裡,並非少見。
“修路怕門口堆柴火的地兒沒了,改廁嫌不習慣,村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朱錦苦笑著搖頭,“我們村‘兩委’就是要嘴勤一點、腿勤一點,多跑跑、多嘮嘮,車筐裡常年塞著規劃圖紙和政策手冊。實在不行再讓老黨員去說說,一來二往,大多數村民都挺支持的。”
早在2023年10月,杜郢村精品示范村建設項目作為全省第一批精品示范村建設項目獲得批復。
之后,杜郢村緊緊圍繞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目標要求,在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鄉村人才活力迸發、鄉村文化日益興盛、鄉村生態環境優美、鄉村組織保障有力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成集休閑度假和生態農業休閑等多功能復合型的和美鄉村。
杜郢村犀牛峰。禹會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兩年來,從道路黑化拓寬到旱廁改造,從污水管網鋪設到農房風貌提升,每一處細節都見証著小村落的蛻變。朱錦指著拓寬的村道:“您瞧,路平了,廁所干淨了,連亂扔垃圾的都少了。”
沿著環山0號公路騎行,朱錦指向連綿的石榴園。五月榴花似火,九月碩果壓枝,這條串聯涂山淮河的景觀廊道,已成為游客採摘打卡的熱線。去年採摘季,3000余人涌進村庄,帶來3萬元旅游收入。
與此同時,杜郢村的產業升級正在加速。4241平方米的冷鏈物流中心拔地而起,石榴保鮮期從7天延至30天﹔7家“榴宿”主題民宿盤活閑置農房﹔村口732平方米的旅游服務中心即將投用……
“今年村集體收入要沖70萬!”朱錦眼中閃著光。
航拍涂山村。劉晨攝
轉過山坳不遠處,同屬禹會區的涂山村映入眼帘。自開展精品示范村建設以來,涂山村精心建設臥牛潭、石榴文化館,深度發掘涂山風景區自然風光與傳統文化,著力打造禹會區旅游民宿集聚區項目,為村級集體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外面來的人多了,等於來村裡做客,誰不想打掃干淨庭院再請客?”涂山村黨支部書記張躍龍說,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逐漸有了環保意識,稍加引導就事半功倍,“建設和美鄉村,不僅要建設基礎設施,更要重視人的思想觀念轉變,面子裡子都要有。”
兩村的探索,正是禹會區和美鄉村建設的縮影。作為安徽省首批精品示范村,它們共享著區級戰略支撐:投資超7000萬元,整合環保、鄉村振興等12項專項資金﹔引入中徽集團等社會資本﹔與長三角示范村建立結對幫扶,一幅“田園風光”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禹會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和美鄉村既要保留鄉村底色,以文化之根與魂凝聚人心,還要完善新設施、開發新業態,以文化之興、產業之興吸引人、留住人。
航拍涂山村全景。長青鄉供圖
未來,禹會區將繼續利用杜郢村、涂山村成為安徽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的先發優勢,堅持規劃引領、持續發力,通過鄉村建設行動統籌推進,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資金安排等方面,引導資源要素向美麗宜居村庄聚合流動,讓鄉村從“零散美”到“有序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