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淮北相山區: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追企業”

呂歡歡 王曉飛
2025年07月14日15:2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廠房裡機器轟鳴,流水線高速運轉。日前,安徽馬培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宮大鵬站在新規劃的泰屹產業園廠房前,難掩激動:“去年底還在為訂單爆滿、產能不足發愁,沒想到政府這麼快就幫我們敲定了新場地!”

從提出擴產需求到租下2號、3號標准廠房,前后隻用了數月時間。2024年,這家嬰幼兒食品企業產值增長近100%,今年勢頭依然迅猛。

相山區政務服務中心智慧平台。 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相山區政務服務中心智慧平台。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馬培德食品的“甜蜜煩惱”和快速解憂,是淮北市相山區以“訪企入村”為抓手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相山區把解決作風問題和發展問題、改革問題貫通起來,帶著本子和問題清單,主動往企業車間、鄉村一線跑,讓企業少跑腿,讓服務多跑路,讓難題有回路。

政務大廳的“減法”與“加法”:讓企業少跑腿

走進相山區政務服務大廳,“相辦無憂”四個大字很醒目,不少市民在自助服務區操作著機器。

此時,窗口工作人員小陳正幫一位個體戶老板在電腦前操作:“您看,‘個轉企’現在不用先注銷再注冊了,直接變更,字號、信用代碼都能保留,網上填表,明天就能拿新執照和免費公章。”

市民在自助服務區操作著機器。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市民在自助服務區操作著機器。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這是淮北市多樂寶寵物店升級為淮北多樂佳寵寵物有限公司的過程。過去,個體戶想轉企業,注銷舊執照、申請新注冊,字號和信用代碼全換,費時費力不說,老客戶都容易搞糊涂。現在“個轉企”專窗開通后,手續簡化,效率大增。

“便捷”是這裡的核心詞。相山區數據資源管理局負責人介紹,他們狠抓流程再造,圍繞企業群眾全生命周期,梳理出開辦企業、工程項目建設、民生保障等領域的20個“一件事”套餐。

比如開個小吃店,過去要跑七八個窗口交一堆材料,現在線上“一件事”模塊裡勾選,系統自動關聯推送材料,平均省時近17天,少交材料13份。

相山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窗口。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相山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窗口。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企業的時間就是金錢,政府多費點心思,企業就能少分點心。”為了這“省心”,大廳還做足了“加法”:推出“周末辦”“延時辦”,工作人員加班成了常態﹔提供免費復印、免費拍照、免費郵寄、免費刻章“四免”服務,今年光免費復印就做了3.4萬多次。

一個來辦食品經營許可的老板笑著說:“以前怕來辦事,現在覺得挺方便,像回家。”

廠房裡的“問題本”與“解決單”:送服務到一線

服務升級,不止在窗口裡,更在廠房車間裡。

去年底,馬培德食品的難題很實在:嬰幼兒泡芙、堅果棒等新產品賣爆了,電商訂單猛增,可租用的智信堂廠房空間已到極限。“訂單做不完,眼看市場機會要溜走,急啊!”宮大鵬回憶。

轉機出現在開發區領導干部的定期走訪中。包保干部把“產能不足、需擴產用地”這條需求,記在了隨身攜帶的“訪企入村”問題台賬上。

該企業產品。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該企業產品。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問題不能隻記在本子上,更要落在行動上。”相山經濟開發區迅速成立了專項協調小組。一周內,干部們帶著宮大鵬跑了幾個產業園,反復比較區位、交通、配套和成本,最終選定租用泰屹產業園2號、3號標准廠房。

“從提出需求到敲定場地,速度超出我們預期。”宮大鵬說。隨后,政府又協助企業規劃投資1.02億元的“嬰幼兒及兒童休閑食品生產”項目。新生產線投產后,年產值預計將超億元。

這樣的“廠門口服務”已成常態。相山經濟開發區將61家規上工業企業劃片包保,領導干部定期下沉車間。盛美諾生物二期項目推進時,政府專班帶著“要素保障清單”上門:區平台公司注資共建研究院、協調施工許可審批、對接高校科研資源……“他們甚至提前幫我們算了人才政策補貼賬!”企業負責人感嘆。

開發區工作人員(右二)與企業負責人(右一)走訪交流。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開發區工作人員(右二)與企業負責人(右一)走訪交流。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當然,走訪不是“打卡”,而要“破題”。針對企業反映的政策兌現慢、融資難等通病,相山將90條收集問題納入台賬銷號管理:舉辦銀企對接會4場,解答釋疑企業融資問題12條,幫助協調4家企業解決貸款1880萬元﹔促成馬培德與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簽約,攻關擠壓膨化技術瓶頸。

“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走進廠房全是辦法。”一位多次參與走訪的干部深有體會。如今,從政務大廳的“智慧終端”延伸到工廠車間的“問題台賬”,相山的服務半徑仍在不斷突破物理邊界。

數據無聲卻有力:今年1—5月,相山經濟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盛美諾生物、馬培德食品等重點企業產值增速均超40%。而比數字更珍貴的,是當地干部們日益形成的共識:好的營商環境,不在匯報材料裡,在企業家舒展的眉頭間,在生產線持續的轟鳴中。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